• 57阅读
  • 0回复

谈打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9-15
第8版()
专栏:

谈打虎
刘甲
报纸上出现了几次打虎的消息:打虎者有的是壮汉,有的是女学生,也有的是年届花甲的老人。读了这些消息,使人不由地联想起武松来,不由地又要拿往日的武松和今日的女学生、“六一老人”等作番比较。
号称众兽之王的老虎是可怕的。这不因它大而猛,而是它要吃人。在动物园里,人们看到关在笼子里的这个花皮大物,张牙舞爪,摆尾咆哮时会觉得有趣,而指手画脚谈笑风生。但如果是在深山野泽,碰到这只吊睛白额斑烂大虫呢?恐怕就少有不变颜失色的了。正因为如此,所以人们一提起“打虎武松”来,就不免要油然起敬。
武松是打虎的英雄,但他的不怕虎较之今天女学生王圆爱的不怕虎却要略逊一筹。当武松看到虎时是连酒都吓醒了,在猛虎以死相逼之下,方施展超群的武艺同虎搏斗的。王圆爱不同。她只是一个十七岁的小姑娘,别说武松的武艺,就连普通人的力气,她也是不足的。老虎也没有来逼她,而是当她听到门外小孩哭声和看到老虎口衔小孩而走的时候,“立刻冲出门来”,“跟着老虎向前追去”的。当“老虎突然丢下小孩,扭转头,张牙舞爪”向她怒吼着示威的时候,她是“奋不顾身,一股劲奔往前去抢救小孩”。当老虎抢起小孩再走时,她就不只是追了,而是“捡起两块石头奔往大路,超越到老虎前面”,当头拦住去路。当王圆爱跌了一跤,老虎又丢掉小孩的时候,这应该说是千钧一发的危险时刻了,而她却是“从地上爬起来,就冲上前去,把身受重伤的小孩紧紧地抱在怀里”。这时的她是“精疲力竭”,抱着小孩坐在地上,“她看着老虎,老虎也看着她。”在这种虎视耽耽相持不下的场合,其紧张其危险的程度,用论者的口气说,是“无以复加”的了。但这时的王圆爱的精神状态不是惊悸、恐惧、犹疑,而是因已抢到小孩而“感到非常兴奋”。她勇于追虎是为了救一小孩,在万分危险中仍然“非常兴奋”,是因已抢救出了小孩。此外便一切置之度外,何曾见她有半点个人利害的考虑,何曾见她有丝毫惧色。这是崇高的英雄品质。这种朴素的英雄本色,岂是当年武松所能比拟的!
有一种人会说这是“初生犊儿不怕虎”,那么“六一老人”赤手空拳打虎又作如何解释呢?非有热爱人民胜过爱惜个人生命的伟大的心,才能成为真正不怕“虎”的英雄。在我们国家里这种具有伟大心灵的普通人是很多的。舍己救人的罗盛教,在战斗中牺牲个人以保存更多人的生命的黄继光、董存瑞,以及以身堵口,护堤抢险的人们,不都是同具有王圆爱这样伟大的心吗?伟大的心胸是不择男、女、老、幼之躯的。所有这些人都值得我们尊敬,都值得我们学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