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闲话月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9-18
第8版()
专栏:

闲话月饼
 魏金枝
我吃过北京的老式月饼,老实说,北京的老式月饼是要不得的。尽管北京月饼的名目很文雅,连我这个不大喜欢吃小食的人,也曾经为它们所吸引,每种都买了一个。但吃了一种又一种,名目尽管不同,内容还是一样,馅子是糊稀稀的,淡绰绰的,远不如广式的、宁式的、苏式的,甚至比我们乡下的月饼也差得远。我对北京很有兴趣,但对北京的老式月饼,却无论如何也生不出兴趣来,因此再也不敢请教了。
今年上海的暑天实在太热,整个暑期的夜间,简直没有看过一本书,写过几个字。幸得暑天过去了,我就马上恢复夜间工作。搞了几天之后,常常觉得夜半肚饿,于是想预备一点吃的。正在这时,在报上看到月饼上市的消息,说有火腿的,枣泥的,细沙的,似乎是“色色俱有”,“无美不备”,我就想去买几个。说来也巧,星期天正好上南京路去,我就闯进上海食品公司去买月饼。看看外貌,黄喷喷的,胖鼓鼓的,倒也不错,就随便买了几个。可是上口一吃,枣泥的原来只是象征性的一点儿细沙,主要的是饧糖和了面粉,糊稀稀的,淡绰绰的,完全和北京的老式月饼一样。
我的记忆力并不好,但也不太健忘。我记得,去年上海杏花楼出产的月饼,也是枣泥的一角一只,火腿的一角半一只,分量怎样,无从说起了,但内容似乎还要好一些,至少馅子不是这么糊稀稀的,淡绰绰的。论形式,也似乎要实在得多,不像现在这个样子——被打肿面孔而充胖子那么饱鼓鼓的而又虚海海的。于是,我只得慨叹了。
听了我的慨叹,就有人问我:你这么摇头叹气,到底是为了老式的北京月饼呢?还是为了上海月饼的偷工减料呢?我可以老实说,问题就在于不偷工而减料。照现在的月饼看来,形式上并没有丝毫和北京月饼相似之处,而且是蛮漂亮的,可见决没有向北京看齐的意思;但是内容呢,却是糊稀稀的,淡绰绰的,完全和北京的老式月饼相同。这为什么?无非想挂宁式的苏式的招牌,而出卖实实在在的老式的北京月饼!
然而又有人说了:“现在北方在闹水灾,南方则有风灾,别人生活还成问题,你倒嫌精论肥地谈起月饼来了。告诉你,给国家多一些上缴,也就可以多拨一些救济费,这不是又吃月饼又赈了灾么?”这个道理好像不错,但是我却并不同意这样的意见。我主张我们应该救济遭灾的同胞,而且做到“人饥如己饥,人溺如己溺”,这就值得我们节衣缩食,以备不时之患,以应国家的需要。但决不须要在月饼里少一钱糖,在汗衫上少几根纱,在皮鞋上少一块皮,在粮食上又是又霉又红的烂米。因为这里有国家给我们规定的标准,是又快又好又多又省,国家决不要在这以外多赚几个钱,更说不上多给人民吃一些亏。
于此以外,这几年以来,我们的国家是有进步的,精神上如此,物质上更加如此。但是我们的某些同志,却老喜欢在月饼上少一钱糖,在汗衫上少几根纱,在皮鞋上少一块皮,而且还要给人民吃霉烂的米,一有不满,便扣他一顶大帽子,叫做“社会主义热情不高”,甚至于连国也不爱。仿佛只有我们这些喜欢把粗制滥造的货色推销给人民的人,才是社会主义热情很高,也很爱国似的。
论动机,我决不怀疑这些同志的动机,无论如何,钱总不会是落到他们自己的腰包里去的。然而我们必得说,这么做,必然会损害国营企业的威信。老实说,只要每个人在吃月饼时皱一皱眉毛,就不是一件好事情。不要把国家的威信,随便作为自己的挡箭牌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