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用实例教育干部走群众路线 孙汉章同志的发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9-20
第5版()
专栏:

用实例教育干部走群众路线
孙汉章同志的发言
贵州省贵定县木马乡支部通过一个合作社的干部关心群众疾苦,另一个合作社的干部不关心群众疾苦的具体事例,对干部作了对比教育,使他们懂得合作社不但要领导社员生产,而且要安排社员的生活。
我完全同意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同志和邓小平同志的报告并坚决贯彻执行。现在,我想说一个乡支部对党员进行关心群众疾苦的教育问题。
贵州省贵定县的木马乡有两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个是金星社,这个社的干部关心群众的疾苦。他们看到社员生活上有困难,就开社管会商量,想办法解决。由于解决了社员的困难,所以大家对他们很满意,生产很有劲。另一个是红光社,这个社的干部同金星社恰恰相反,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例如有的社员连买盐巴的钱都没有,社里也不管。社员没法,只好烧石灰去卖;而社的管委会却规定石灰要由社统一经营,不准社员自由出卖。有一次,该社杨仁斌、孙志奇等社员运三挑石灰去卖,被社里查到没收了。因此,社员对社管委会的意见很多。为了教育党员关心群众疾苦,这个乡的党支部在今年七月下旬开了一次整党会议,会上表扬了金星农业社关心社员疾苦的作风,同时也批判了红光农业社对社员的困难漠不关心的作风。并且,用这两个社的干部的不同作风向党员作了对比教育,使党员明白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那种是群众路线,那种是强迫命令。
在整党会以后,乡支部又组织乡、社干部,花了三天功夫,对这两个农业社的三百二十五户社员逐户地进行了一次家庭访问。在访问中了解到:有两户缺少衣服,一百二十二户缺少油盐,五十三户缺口粮,三十六户的妇女出工有困难。访问时,社员提出了许多合理的要求,并且批评社干部说:“过去光叫我们出工,不出工就批评,还要扣分。我们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没有油盐吃,也不管我们”。这些批评都深刻地教育了乡干部和社干部。乡长唐朝章(党支委)说:“过去光批评社员不出工,还不知道社员有这样多的困难,这些困难不解决,他们怎么能积极生产呢?”
访问以后,乡支部认真地进行了研究,找出了发生困难的原因,主要是社干部只顾集体、不管个人,以致社员家庭副业生产停顿,零星收入显著减少,没有钱买油盐、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而农业社的收入又要到年度终了时才分配给社员。支部认为这种现象是严重的,也是极不合理的。他们采取了下面几项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按社员做的劳动日的多少,预支给他们一部分现金和粮食,以解决日常生活的需要。对一百二十二户缺油盐的,社里预支给他们一千三百元;对五十三户缺口粮的,社里预支给他们麦子二千四百八十斤,人民币一百八十元;对两户缺衣服穿的,社里预支给他们十元,解决了困难。
第二,给社员留出适当的时间搞家庭副业生产,从多方面增加社员的收入。并且照顾了妇女的家务劳动,对因为怀孕或有病不能出工的妇女也作了照顾。由于具体地解决了社员的困难,就提高了他们生产的积极性,现在这两个社的生产都比过去搞得好了,社内也团结了。
这件事提醒我们:在实现了合作化以后,社干部的责任是加重了,他们不但要管理好社里的生产,而且要安排好社员的生活。但是,他们还没有学会管理合作社的本领,还不善于走群众路线,随时关心群众的疾苦。因此,他们辛苦到头,得来的却是群众的抱怨。形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还在于领导上有官僚主义。我们的某些领导机关,在布置工作时,常常不从实际出发,要求过高、过急,或者只交代任务,不交代政策和办法,并且总是向下面要东西,很少给他们以具体帮助。这种情况,怎么不产生强迫命令的作风呢?其实这种情形不单是木马乡一个地方的问题,而是带有相当普遍性质的问题。因此,我认为木马乡支部通过实例教育,使党员和社干部关心群众的疾苦,学会走群众路线的经验是非常好的。目前,我们很有必要在乡、社干部中,普遍地、深入地、集中地进行一次群众路线的教育,以提高乡、社干部的水平,并且把领导上的官僚主义认真地反一下,这对于推动当前的农村工作是大有好处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