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最好的赞美,最高的评价——记中国手工艺品在伦敦的展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9-22
第5版()
专栏:伦敦通讯

最好的赞美,最高的评价
——记中国手工艺品在伦敦的展出——
本报记者 苏蓝
沿着回廊挂着大红宫灯,八角亭榭的窗格上爬满了葡萄藤,紫红色的葡萄沉甸甸地垂在绿枝梢头,就在这个中国式的庭院建筑的下面,展览着九百种中国手工艺品。这些手工艺品每天接待着一万多名客人。逢到星期六下午,观众更增加一倍。中国精致美丽的手工艺术,轰动了整个伦敦。
英国人民对中国手工艺品的称赞,可以从他们在意见簿上的留言中看出来。在意见簿上经常充满了这些称颂和赞美的字眼:“太好了!”“美极了!”“无法形容!”……为了更具体地说明参观者对中国馆的印象,在这里不妨摘录一些人的感想。
“这些雕刻器具,只能是对人民和国家有深刻的感情和爱的艺术家,才能创造出来的。”
“这是一个最好的展览,它表明自由的人民可以作些什么。”
“这样美的东西,只能来自聪明和善良的人民。”
“这个展览会清楚地表明了,我们有很多东西是要向东方学习。”
只要到中国馆转上一遭,就可以知道这些赞美是观众真挚感情的流露。参观者对中国的每一件展览品,都感到新奇。许多人告诉我:他们从来没有看见过这样的东西。他们中间有不少人都是第三次或者第四次来参观这个展览会。妇女们在刺绣和花边的展品前不肯移步;男人们则对象牙、玉石的雕刻特别欣赏;在象牙雕刻的展品旁边,参观的人排成了长队,他们不能想像:在这么一点点象牙上,可以刻出万寿山的风景。
在郎绍安捏面人的表演台前,经常是拥挤不堪。人们引颈翘首,兴趣盎然地看着一小块面粉,如何在他的手中变成各种各样的活生生的人物。花十个先令买一个小面人,这对普通的英国人来说是一项不算小的开支。但,面人却是供不应求。一个小面人刚刚捏出个头,就有许多人大声喊叫:“我要预定一个。”
我看到一封沃特尔斯给郎绍安的信。其中这样说:“看到人的双手能够如此精细巧妙地把很小一团面粉揉成个身着花衫、头戴花朵的雅致的小姑娘,真使我大吃一惊!即使我在这个大厅里什么也没有看到,只看到中国的展览馆,特别是你的工作的话,我到伦敦的这次旅行也是值得的了。……”
另外一群人把刺绣名手顾文霞团团围住,看她作刺绣表演。他们吃惊地看到用一根比线还细的细针,绣成这么栩栩如生的两只小猫。小猫张着口舞着爪,跃跃欲出。看到这里妇女们往往“啊”地长吁一声,或者伸出自己的舌头。
中国手工艺品在伦敦所引起的轰动,还可以从这样一些事情上看出:有一对夫妇刚刚离婚不久,男的来到中国馆参观以后,总觉得如果不通知他过去的妻子前来看看,真是桩不能饶恕的罪过。他没有等到回家,就在展览馆里给她打了个电话。另外,有一位老太太,二十年前曾经买过一个面人,可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丢了。这次听说中国馆有面人出售,她顾不得自己身体的多病,非要赶来买一个不可。但因为年迈力衰,在来到中国馆后,就晕倒了。
对中国手工艺品的爱好,使观众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他们要求下一次能看到象牙和玉石的雕刻表演;要求中国馆单独到英国其他城市去展出。而更多的要求,是希望增加卖品部的品种和数量。
在卖品部里,人们经常拥挤不堪。展览会开幕的第一天,卖品部的八套中国烧瓷茶具,不到两小时就卖出了七套。家庭主妇们则细心地挑选草编提篮和美好的花边。
中国手工艺品在英国的第一次展出,使英国人民对新中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他们非常希望同中国人民加强经济和文化的联系。一位名叫克朗普的工程师感动地说:“制造这些东西,要比制造原子弹好得多。我们应该向你们学习如何生活!”(附图片)
观众对郎绍安的捏面表演特别感到兴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