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队 初步完成陕北及天水兰州间的野外普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9-25
第1版()
专栏:

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队
初步完成陕北及天水兰州间的野外普查
本报讯 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队初步完成陕北及天水、兰州间等地区八万平方公里的野外普查和四个重点区的全面规划工作。目前正在积极进行最后一个小区的重点规划,野外采集的大批标本已分别送到各有关实验室进行分类研究,全部野外工作预计9月下旬结束,10月初转入室内总结,并争取在10月底总结完毕。
这个水土保持综合考察队是由中国科学院地质、土壤、地理、植物、经济、农业生物、地球物理等研究所及有关部门的二百多名科学工作者和工作人员组成的。1955年他们曾在山西西部两万余平方公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完成了普查和重点规划工作。在今年4月底5月初,他们又分为两队二十几个专业组,在各科专家和二十几名高级科学工作者的率领、指导下,转入陕北及天水、兰州间等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进行普查和重点规划工作。
这次考察的区域:包括陕北无定河流域及白于山至中卫间地区,天水至兰州间等地区约八万平方公里的普查,和陕北绥德、米脂、榆林、大理河中上游及甘肃的陇西、西吉、白庵口、隆德、甘盐池、天水、马鞍山、兴隆山、秦安等地区的详查;以及陕北青云山、张家畔、甘肃会宁附近梢岔沟、定西北郊安家沟、兰州西郊小金沟等五个重点区的全面规划,地区复杂,任务极为艰巨。
这次考察研究的项目,包括地质(第四组地质和新构造运动)、地理(地貌和经济地理)、土壤(土壤地理及土壤侵蚀)、植物(分类和生态)、经济、农业、林业、畜牧、水文气象、田间工程、水利措施及群众水土保持经验总结等各方面的综合科学研究等。以上工作通过普查、详查、重点规划、野外室内的试验研究分析及各项专题的重点研究,以阐明该区内各种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与水土流失的相互关系,为全面开展水土保持土地合理利用规划设计提供科学根据。   (张国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