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阅读
  • 0回复

读者中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9-25
第8版()
专栏:读者中来

读者中来
重视文化资料
为了保留著名民间老艺人们的艺术,我们在8月21日访问了说评书“包公案”的老艺人王杰魁先生。王老先生今年八十三岁,虽然还能够讲述,但由于记忆力不好,已经不能整本地表演了。据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还保留有他的录音。因此,我们在8月24日打电话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系,才知道这项录音片连同其他录音片共一千多张,已经在23日交给奇峰铁工厂去销毁了。我们赶到奇峰铁工厂的时候,厂方正用大锅煮下录音片上的蜡面,取下铅质盘胎改制录音胶带底托,我们当即要求厂方暂停销毁。经我们把未煮的录音片初步检视了一部分,就发现有王杰魁说的“三吃鱼”,已故京韵大鼓名艺人白云鹏唱的“木兰从军”,已故说聊斋志异的著名评书家赵英颇说的新评书“村仇”,以及昆曲,地方戏,古乐,民间音乐,佛教、道教、伊斯兰教音乐等录音在内。但盘套均无,盘上仅存编号,大部分还没有标志,很难辨认。所以我们在25日再同电台联系,商借目录以便寻检。据电台胶带室的同志说,这批录音片是原片,曾有复制品,但早已销毁了。这批原片是因为存放年久,已不成音,所以销毁。并说该室曾于三年前建议由电台各有关单位加以查核,复制保留,但这项工作一直没有做;在这次销毁前,也向各有关单位发过通知。我们根据目录再去查点,发现其中有许多重要录音是目录中所没有的,而目录中登记着的仍因为片上缺少标志,无法查出,如果一片片去听,人力物力的浪费是相当大的。现在除了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器材处允许,由我们向奇峰铁工厂借走的一部分和已销毁的部分外,大部分录音原片,尚在奇峰铁工厂存放,等待处理。
这批录音原片并不是已不成音,有的原片声音十分清晰。文化资料不仅仅存在于书报杂志和档案中,同时也存在于各种文物中,我们应该从各方面来重视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不应该这样任意销毁珍贵的文化资料。 (冯不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