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不能“因噎废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0-08
第3版()
专栏:

不能“因噎废食”
  黄向青
前些时我到广东湛江地区了解晚造生产情况。这个地区在早造栽培时曾大力推广了耕作技术的改革,使全区早稻增产了二成左右。按理说,早造技术改革既已有了些成功的经验,晚造就会作得更好。但是,情况恰恰相反,晚造栽培时各种技术措施都放弃了。如雷东县许多晚造田每亩只下了二十担基肥,有的一担肥也没下;廉江县许多农业社连起码的选种也没做;遂溪县有些地区甚至把历年实行插秧的田改为落后的撒播。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这得从头说:
原来在今春技术改革的过程中,有不少地方发生了程度不等的强迫命令现象。如雷东县有些区委委员不经过向农民宣传解释,就硬行要求支部推广技术改革,有的甚至对农民说:“谁不改就是反对社会主义”。于是,许多违反当地条件的作法就发生了。海康县南田社六百多亩撒播改插秧或点播的稻田,因水利条件不具备,有三百八十五亩田农民忍痛犁掉了。因为推广早播,廉江县的农民就不得不把还不该收获的烟叶、蕃薯收回来。据湛江专区七个县和湛江市郊区的初步统计,由于这种错误作法而减产的就有五万多亩,其中廉江县损失稻谷就有二百八十万斤。
当然,在那些作得较好的地方,技术改革仍然是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减产的只是盲目乱改的部分地区。
在各县召开党代表大会时,代表们对这种盲目乱干强迫命令的作风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批评,本来是为改正错误的,并不是要把作得正确的部分也纠正掉。可惜,有些干部没有正确领会这种批评的精神,会后出现了这样的论调:“早造技术改革我们犯了主观主义、强迫命令,晚造让群众自己干好了!”“还搞什么改革?再来一次党代会可吃不消”,“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少干部就这样接受了个“聪明”的教训,晚造技术改革的放任自流现象就发生了。中国有句俗话叫“因噎废食”,用这句话来比喻这种想法和作法,再恰当不过了。
当然,这种现象还不能说已经形成风气,但从部分地区的情况看,已经足够引起警惕了。如果继续把这种“愚蠢”的想法当作“聪明”,继续放任自流下去,不在秋收前的田间管理工作上加一把劲,弥补过去的不足,那就真叫做从错误到错误,一错再错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