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加速评级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0-09
第2版()
专栏:

  加速评级工作
  田工
工资改革工作已经进行很久了,许多地方经过工资改革的教育,真正做到了大家满意,掀起了学习技术、提高业务的热潮,但是有的单位却拖延时日,工资等级方案迟迟不能和群众见面,见了面也久久不能定案。
群众对于工资改革工作进行得太慢是非常不满意的,说是“只打雷,不下雨”。同时,这次工资改革工作规模很大,占用人力较多,如拖延时间过久,势必影响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做得慢的地区和部门应该加快工作的速度做好这项工作。
什么东西障碍着评级工作的迅速进行呢?
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问题太复杂,慢点不要紧,反正国务院已经公布了补发的办法,群众有了定心丸”。于是他们坐在办公室里,由少数人慢腾腾地排队、算账,严守“秘密”,不同群众见面。应该说,今年工资改革是规模最大,牵涉面很广,内容极其复杂的一项工作,增加工资有多有少,升级面有大有小,应该很好地排队、算账。但是许多事实证明,少数人的测评工作,往往是带有片面性的,只有同群众见面,向群众讲明评级中遇到的问题,才能把评级工作作到公平合理。不然,即使排队很合理,不向群众宣传解释,同样会使群众猜疑,引起群众不满,拖长了评级的时间。因此,国务院的规定,不能成为拖延时间的借口,快了不一定就是不好。无故拖延时间,实际上是群众观点不强的表现。
另一种流行的说法是“上级规定的增加工资额不够分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错,这种现象是有的,上级对于确实不够分配的单位,应该帮助调剂。但是在一般情况下,这次规定的增加工资指标是够分配的,问题在于有些单位在评级时无原则地扩大了升级面,或者升级过多。例如许昌专区林业系统四个单位六十六人中有六十二人升级,其中科员以上干部都提升两级,办事员有的升两级到三级。有的企业单位管理人员升级超过国务院规定的幅度。有的单位过去工资不够合理,想趁机一次解决全部问题。也有的离开了技术标准或干部的实际条件,致使群众不服气,结果“平等待遇,利益均沾”,不分好次,一律递升一级。这种作法,上级规定的工资增加额自然大大不够了。于是,便向上级告急,叫苦,在叫苦以后还得不到答复的时候,又不敢对群众作正面解释,因而拖延了时间。事实上群众并不是要求人人升级的,主要是要作到公平合理,该升就升,不该升就不升,除了特殊情况之外,只要讲清楚就会取得群众的谅解。
工资改革是一件极其复杂的工作。经过这次改革以后,工资制度和工资等级比过去合理,但这绝不是做到完全合理。事实上新工资制度本身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企业分类问题,学工业与学财经的人员的工资平衡问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工资差额问题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逐步求得彻底解决。同一个学校毕业,同时参加工作,但因岗位不同,各人进步快慢不同,总免不了有些差别。我们领导方面的责任是把排队工作作好,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做到最大限度的公平合理;并且通过这次评级把大家注意力吸引到改进工作,提高技术上去,教育大家自觉地克服离开集体利益、单纯追求个人生活待遇的思想,克服各种各样的平均主义思想。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以便在“按劳付酬”的原则下,使自己的工资不断提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