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印度的第二个五年计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0-09
第6版()
专栏:

  印度的第二个五年计划
  南章
印度经济建设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最近在国会人民院讨论通过了。它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获得成就之后拟定的,着重于发展国营企业和重工业。这个计划的实现,无疑将有助于印度经济的独立和进一步巩固印度的政治独立,因而受到印度人民的欢迎和拥护。
印度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大国。它的资源十分丰富,铁矿蕴藏量约占世界的25%,锰占15%,云母占60%,此外还有丰富的铜、钨、金、钒、锌等矿藏。在历史上,印度人民曾经有过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但是近三个世纪以来,西方殖民主义对印度的剥削和压迫,造成了印度经济的落后状况。
1947年8月印度获得独立后,就开始着手消除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所留下的恶果,印度经济开始沿着独立发展的道路前进。
1950年,印度政府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1年4月至1956年3月)。它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农业和建设综合水利工程,以改善印度长期存在的粮食生产不足的状况,同时发展一部分国营工业。这个计划现在已经完成,国民收入增加了18%,粮食产量增加了20%,棉麻产量基本上已达到自给。许多巨型水电站和灌溉工程已经竣工,新建的若干国营工厂已投入生产。
但是,第一个五年计划还没有解决印度经济上的许多基本问题。首先,印度的重工业还薄弱,1955—56年度全部工业在国民收入中只占17.7%,而其中主要是轻工业和手工业。其次,印度的许多重要经济部门至今仍受外国资本控制,而且外国资本近年还有所增加。据印度储备银行发表的报告说,1953年底在印度的外国私人投资总额达四十一·九三亿卢比(其中英国占82%),比1948年6月时增加了十三·一七亿卢比。再次,印度失业问题急待解决,据官方估计,目前全国失业人口约为五百三十万(城市二百五十万,乡村二百八十万),而且今后五年中还将增加一千万需要就业的人口。同时,印度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急需提高。
针对这些情况,印度国大党于1955年1月通过了一个建立“社会主义类型社会”的决议,要求实行主要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提高发展生产的速度、公平分配国家财富、消灭失业现象。根据这一决议,印度政府制定了第二个五年计划(1956年4月至1661年3月)。计划规定它的主要目的是:(一)增加国民收入25%;(二)迅速实现工业化,着重发展基本工业与重工业;(三)扩大就业机会;(四)减少在收入与财富上的不平等,平均分配经济权力。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印度政府采取了实际上是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方针,即扩大公营企业、限制私人资本在某些工业部门的发展、对某些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等。印度的这种国家资本主义同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各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有区别的。它将有助于限制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并将增强印度民族经济力量,从而削弱外国资本对印度经济的控制。尼赫鲁总理宣布:“在将来,一切基本工业应全部归国家所有”,“中小工业归合作社所有”。
第二个五年计划投资总额为七百一十亿卢比,其中公营部分为四百八十亿卢比,私营部分为二百三十亿卢比。计划所规定的生产指标和公营部分的投资分配如下:
对工矿业的投资为八十九亿卢比,占全部公营投资的18.5%,这与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所占的9%比起来已有很大增加。其中的六十九亿卢比将用于大工矿业,其余二十亿卢比将用于乡村工业和小工业。各种主要工业品的生产指标为:钢材由一百三十万吨增至四百三十万吨,煤由三千八百万吨增至六千万吨,工作母机产值由七百五十万卢比增至三千万卢比,柴油机产量由十万马力增至二十·五万马力,机车产量由一百七十五台增至四百台,各种化学肥料由五十万吨增至二百一十七万吨,棉织品由六十八·五亿码增至八十五亿码。
用在灌溉和电力方面的开支为九十一·三亿卢比,占全部公营投资的19%。其中发展灌溉和防洪的经费为四十八·六亿卢比,发展电力的经费为四十二·七亿卢比。灌溉面积将由现有的六千七百万英亩增至八千八百万英亩,发电能力将由三百四十万瓩提高到六百九十万瓩。
对交通运输的拨款为一百三十八·五亿卢比,占公营部分投资的28.9%,其中三分之二用于发展铁路运输。计划新建铁路八百五十英里、公路一万八千多英里,将内河和远洋轮船的吨位增加三十万吨。
农业方面的支出为五十六·八亿卢比,占公营部分总支出的11.8%。农产品产量预计将增加18%,其中粮食增产30%(由年产六千五百万吨增至八千五百万吨),棉花增产31%(由年产四百二十万包增至五百五十万包,每包约四百磅),黄麻增产25%(由年产四百万包增至五百万包)。计划还规定迅速进行土地改革,规定持有土地的最高限额、发展农村的合作化等。
对教育卫生等社会福利事业的拨款达九十四·五亿卢比,占公营部分总开支的19.7%。
此外,计划还规定在十年内消灭失业,在五年内使九百六十万人就业,主要方法是通过发展小工业和手工业来扩大就业机会。
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目标和方针,受到印度全国人民和各党派的拥护。印度共产党发表声明说:“计划的主要目标将受到每一个爱国的印度人的欢迎,全国人民必须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印度人民社会党、社会党和其他党派也都对计划表示欢迎。反对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只有少数垄断资本家、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的代理人。他们大嚷第二个五年计划会导向“极权主义”,并公开反对扩大公营部分和实行国有化,强调应发挥“私营部分的积极性”。他们还反对发展重工业,而要求着重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但他们这些主张没有被印度政府所采纳。
现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已经开始实行。为了发展重工业,印度政府在1955年成立了钢铁工业部,着手建立三个巨大的国营钢铁厂和扩大现有钢铁厂,并积极开展对煤、石油、金属矿藏的勘探工作。印度政府还准备大力发展技术教育,培养技术人材。与此同时,印度政府在发展国家资本主义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1955年将英国资本控制的帝国银行收归国有,今年又先后将人寿保险事业、东方轮船公司、科拉尔金矿等收归国有,并准备使一些煤矿、铜矿和金刚石矿国有化。今年五月又成立了国家贸易公司,以加强国家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
但第二个五年计划也面临着一些困难。这首先是资金问题。按照计划规定,公营部分的资金将从各种税收取得八十亿卢比;从发行公债与推行小额储蓄收入一百二十亿卢比;从国营铁路的利润取得十五亿卢比;从预算中的节约资金与其他积存款项取得二十五亿卢比。以上共计二百四十亿卢比,只占公营部分预定投资总额的一半,其余的一半缺额将用下列来源来弥补:增发纸币一百二十亿卢比,外国援助八十亿卢比,尚有四十亿卢比将主要通过增税等办法从国内取得。
除资金问题外,在技术人员与机器装备方面也存在着困难。第二个五年计划需要大量技术人员和进口价值一百三十五亿卢比的机器装备。过去印度在这方面主要依靠西方国家。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印度从美英等国得到援助和贷款约三十亿卢比,实际动用的有二十亿卢比,但其中半数以上是剩余粮食,而没有为印度提供足够的技术和机器装备来建立一所大型工厂。帝国主义甚至还曾拒绝出售某些机器装备给印度。正如印度“国民先驱报”指出的:“到目前为止,西方并不热心于用经济援助来帮助印度建立生产工具的工厂。”
这些困难是不容忽视的,但印度人民有着充分的力量来克服它。尼赫鲁总理说得好,归根到底,印度人民的能力、才干和精力是巨大的,只要有人民的充分合作,第二个五年计划无疑是可以完成的。人们还注意到印度人民所提出的一些解决困难的建议。他们主张将更多的垄断性的外国企业收归国有,限制企业利润和征收富有者的财产税,并主张通过扩大国营企业等办法来获得建设资金。他们还希望更加重视发展重工业,以奠定工业化的巩固基础。
中国、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印度的经济发展抱着极大的关怀,并积极同印度进行经济和技术合作,以促进彼此经济的高涨。苏联现在正在帮助印度建立一座年产一百三十万吨钢的冶金工厂,并正协助印度进行矿产勘探工作。苏联已同意在最近三年中供给印度一百万吨钢材,还将帮助印度建立一所技术学院和一所国营机械化农场。印度和中国也曾就水利灌溉和农业合作化等问题交换了经验。此外,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波兰、南斯拉夫等国也都分别和印度签订了技术互助协定或贸易航运协定,帮助印度发展煤、石油、制糖等工业。
中国人民正在进行国民经济的建设工作,自然十分重视我们的伟大邻邦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每一个成就,愿意学习它所创造的有益经验,并热诚地希望中印两国在经济发展事业中的互助合作日益紧密。(附图片)
  印度南部迈索尔的钢铁厂  (新华社稿)
  印度保卡罗的电力站  (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