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对于继承民族绘画遗产的一点意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0-10
第7版()
专栏:

  对于继承民族绘画遗产的一点意见
  秦仲文
有一位青年西画家,要开始研究民族传统的绘画,他问我:要接受民族优良传统的绘画遗产,应用什么方法?我建议:不妨到故宫博物院绘画馆去细细参观参观,对于所有的绘画,加以体会,得到了认识,然后从认识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研究怎样批判和接受继承它。后来使我感到惊讶的是:他对于馆中的绘画的意见是,唐宋人画得好,元明以后没什么好的。
我又见过西南来的某师范学院美术科的两位国画教员,他们说:为了造就美术师资,制定的教学计划全是以国画作基础的。他们携来的学生国画成绩,花鸟人物等等都临摹了宋人画册和取法于敦煌壁画,相当注意到古代绘画技法和形式,但是我感到缺少现实的和生动活泼的气息。他们两位已参观过绘画馆,但也表示遗憾,他们认为唐宋稀有的古画未展出,唐宋以后的画他们都不大感兴趣。
此外,我听到的类似的意见(即“唐宋以后的近代绘画,没有多少好的可作为遗产接受”这类意见)还很多。我想所有这些忽视近代绘画遗产的风气,可能为今天研究绘画遗产的工作带来严重的偏失影响。
世上原有些人,对于一切事物多少总是怀着贵远贱近、重古轻今等等观念的。他们对于继承民族绘画遗产问题,自然也就存在这种看法。这种思想根源,是把绘画艺术品的本身的价值同历史价值混淆起来的缘故。还有许多以耳代目、强作解事的人们的思想风气流行着,因而影响到不仅一般人,而且也给绘画研究者们培养了一些不自觉的主观成见。我想具有这样成见的人,在绘画遗产方面企图接受继承,是得不到好效果的。
历史是发展的,既不永久停留,更不会倒退。绘画遗产的事实告诉我们:由隋唐迄于元明近代,整个的民族绘画风格自然地有许许多多的演变,决非“一代不如一代”、“江河日下”。有人对国画慨叹地说:“去古日远、真迹日稀!”“唐宋的画是用曲造成的酒,经过历代画家们逐渐添水,如今变成为纯水,没有酒的气味了!”我认为这一类的看法,是不正确的。酒既不可能原封不动,自然会有各式各样的佐料补充变化它而成为另一种的精良饮品,怎见得后来变化出来的东西不如从前呢?
从技法和风格来看,仇十洲可能精心学习过隋人展子虔一路画法的,我要提出这样的问题:除去历史和其他条件之外,展子虔画法高于仇十洲的在哪里?今天展子虔的“游春图”和仇十洲的作品,都在绘画馆中陈列着,请看仇十洲的作风岂不是比前人更纯熟而进步了么?又如清朝一代的四王、吴、恽六大画家,每一个人都多少地学习过元人黄子久的笔墨技法,今天我们把四王诸家的笔墨、技法、构图、设色等等,同元人真迹比较一下,是降低?还是更丰富更生动?还有明清以来许多的花鸟画家如新罗山人等的作品,自然它们同宋本院画绝不一致,但是除去主观的个人好恶之外,我们有什么理由说它们是添了水的没有酒味的酒呢?
我看今天故宫博物院绘画馆所陈列的,无论古今的绘画,都具备着各各不同的优良风格,可谓极端丰富。我们具有仁智不同之见的各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体会认识,从那里发现适合于自己脾胃的接受的对象。我建议意图继承民族绘画遗产的画家们,最好是不怀任何主见,对于凡所接触的绘画,都作深入的认识,借以获得正确的批判能力,然后进一步研究如何接受的方法。如果不把贵远贱近、重古轻今、以耳代目种种不切实际的主观看法扫除净尽,那对继承遗产的工作是会受到损失的。我的理解可能不够正确,希望同志们指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