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冀南各校师生一齐动手 树立劳动生产新校风 打柴拾粪卷烟力求生活自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7-02-13
第2版()
专栏:

冀南各校师生一齐动手
树立劳动生产新校风
打柴拾粪卷烟力求生活自给
【本报威县十日电】土地改革后,努力生产,劳动光荣,已成各地新校风。阜东归家桥三高,半年前桌凳用破砖头垒成,用具向群众借,没有烧柴,饭也经常烧不熟,人人都呼为“穷三高”。全校师生为了洗掉这个称号,在去年过麦时“包拔”了二千多亩麦子,得工资八千余元。师生动手,自造了板凳二十八条、案子十三张、桌子三张、风门一个,火房的蒸笼、风箱也都是自己锯的板子,他们每星期拾两次柴,两个半月拾了三万六千四百八十五斤。在他们的积极生产下,去年共摘棉花一千六百斤。学校为照顾学生的生产情绪,提出了四六批红,选举劳动英雄等办法,学校把百数下的零钱都分给学生买文具,整数明确了股份,在区公所组织的油坊内入了两千元的股,在本村合作社内入了三万二千元。他们自造了一个卷烟机器,每天可出卷烟五十余盒,仅一个星期赚洋两千三百元。现又赶造卷烟机,准备多卷。经半年的努力“穷三高”已变成“富三高”了。元朝二高利用课余时间,展开拾柴运动,学生三十六人分五组,教职员、杂务员也都分组参加。旧年前烧柴、铺草均已全部自给。四高也发起了拾粪、拾柴运动,拾了二十天,平均每人拾柴三百斤,除了解决烧柴问题外,还堆积了像屋高两大堆。广宗董里完小为响应节约生产支援前线号召,全体师生开会研究了“恶劳好逸”观念的不正确,决定拾柴。新生中一个最挑皮同学也说:“毛主席的儿子还要生产劳动,咱凭啥不干”?会后师生九十人两天工夫,拾了三千零五十四斤。尧山四区完小共有学生三百余名,都是翻身后的农民子弟,他们在不怕艰苦,学习劳动,积极生产,十月里买了两口猪,到现在已赚了一万五千元。每星期日师生全体到村南沙滩去割草,每日能割四百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