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我对评奖先进集体制度的看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0-12
第7版()
专栏:

我对评奖先进集体制度的看法
阮铭
7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张明同志“评高等学校的‘先进集体’制度”一文对“先进集体”制度提出了反对的意见,这对推动清华大学去检查评奖“先进集体”工作中的缺点是有帮助的。
今天高等学校有着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现象,既妨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妨碍了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的特长的发展。在部分学生中,因为课外活动过多,影响了正课的学习。在思想教育工作和文娱体育活动中曾经发生过强求一律、过分集体化等偏向。产生这些后果的原因,张明同志断言是由于高等学校领导方面“把全面发展的方针片面地了解为平均要求和平均发展”,而奖励先进集体制度是体现这种领导思想的一个“最集中的组织形式”。张明同志又指出了学生学习中过分强调“集体互助”,对学习差的学生造成“不应该有的压力”,和在考试时用“外力突击帮助”的办法以提高“考试成绩”等现象。张明同志认为这都是“评奖先进集体制度”本身带有学习竞赛性质的一种必然性的表现”。
先进集体搞得不好当然是会出偏差的,但是事实究竟是不是如张明同志所断言的那样呢?可以从下列几方面加以判断。第一,全国近二百所高等学校有四十多所学校推行了“先进集体”制度,那么,在没有推行这一制度的其余的四分之三左右的学校中是否就没有对学生平均要求、过分强求一律和学习上集体互助、过度紧张等等现象发生呢?是否同其他四分之一的学校中所发生的在程度上或在性质上有原则的区别呢?今年年初北京市高等学校学生中模仿农业发展纲要订班的规划的时候,有的学校中就一度出现严重的强求一律的现象,如订分数的规划,要求全班消灭“五线谱盲”等等,这些学校中有的从来就没有推行先进集体制度。第二,先进集体制度在清华大学是1954年初正式建立的,其他学校应当更晚一些,上述的这些问题是不是比1954年初以前更加严重了呢?至少在清华大学的情况不是这样的。第三,学生一天的时间除了休息以外,90%的时间是用在教学计划所规定的上课、实验和教师指定的课外作业上,其他的课外活动时间还往往不到10%,那么产生“强求一律,平均要求”、“限制了学生特长和兴趣爱好的合理发展”的现象,难道问题主要就出在这10%不到的部分吗?
如果上述三个问题不能得到肯定的答复,把先进集体加上“带有学习竞赛性质的一种必然性”,是造成“平均发展”等后果的一个“最集中的组织形式”等结论,就未免把复杂的原因简单化了。
张明同志把全国推行这个制度的不同的高等学校中的一些突出的缺点集中起来加以列举,这样就会给人一种错觉,好像每一个这类高等学校中都同时发生了这些问题,我觉得这样的分析方法是不全面的。下面我提供一些清华大学评奖先进集体的实际情况,并提出一些我的看法。
清华大学的先进集体制度是怎么搞起来的?
在几次社会改革运动特别是“三反”运动以后,青年团的思想教育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粗暴和简单化的现象,在毛泽东同志对青年提出了“三好”号召以后,思想教育开始注意结合青年特点来进行,同时在教学改革进行一年以后,教学工作也逐步走上轨道。这时学生中就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例如清华大学测量专修科四二班,绝大多数学生学习上树立了独立钻研的风气。在生产实习中他们担负了第一拖拉机厂的部分测量任务。由于他们热爱自己的专业,工作自觉性高,因而超额三倍完成了任务,受到工地领导上的表扬。班上青年团的工作注意结合了青年特点进行工作,用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提倡学生之间建立亲密的友谊和合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特长。许多学生反映在这样的集体中“克服自己的缺点,更加愉快与容易”。他们自己称这个班为一个先进的集体。正在这个时候,学校接受了伏契克夫人把几张伏契克的画像送给优秀的学生的委托,就在1954年初把它们作为对这个班的奖励,并且推广了他们结合青年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经验。测量专修科四二班的事迹引起全校学生的广泛兴趣,纷纷表示要学习他们的榜样。因此在几个月以后学校公布了评奖先进集体的制度的试行办法。所以“先进集体”的出现正是反映了教学工作、思想教育工作和学生本身的进步,并不是用颁布条例、号召动员等方法主观地强加在学生身上去的。
“先进集体”是否限制学生的特长和爱好?
我想先举出一个班的实际情况作为例子,说明先进集体和限制学生个性和爱好的中间并不能划一个等号,也不存在什么“必然的”联系:铸造专业先进集体铸五全班学生,树立了热爱专业,关心政治,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风气。另一方面,班上同样关心每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他们有的偏重研究铸造合金方面的问题,有的偏重研究铸工设备问题。不少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还在课外学习天文、哲学、文艺等。日常生活是由学生们自己安排的。他们感到在先进集体里,可以培养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共性,同时也不妨碍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爱好。
当然,应该说明,平均发展、强求一律的现象在清华大学并不是根本不存在的,相反,它们曾经发生过,并且今天也还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只不过原因不像张明同志所说那样简单罢了。
清华大学在1952年开始在体育锻炼中推行劳卫制,对学生身体的健康起了很大的作用。由于当时劳卫制标准比较低,可以自由选择的项目也多,并且规定要通过体格检查才能参加正规锻炼,所以一般还没有明显的要求过高过急的偏差。问题主要出在1956年高等教育部、体育运动委员会、卫生部和青年团中央的联合指示上。这个指示机械搬用苏联的1955年劳卫制标准,规定的项目太多,选择余地太少。例如规定“十公里行军”和“自行车”中必选一项,使没有条件骑车的人只得在烈日下背着沉重的沙袋去行军。联合指示全国高等学校必须一律执行。这就使全国所有的高等学校都不免产生了某些要求过高过急的偏差。
在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上强求一律的现象,也并不是跟着先进集体制度一起发展起来的。但这种现象确实是有过的,特别在今年3月开始,青年团组织布置学生订规划,把订生产规划的办法搬到学校中来,学生中一度就发生了比较严重的偏向,有的班除了订分数指标以外还要求人人会跳青年舞,限期扫除“五线谱盲”等等。这个问题在今年4月间经学校领导发现以后,坚决地纠正了,并且规定课外活动(包括听政治报告等)自由参加的原则。现在情况已经有很大的改变。
影响学生个人特长和兴趣的合理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我认为应该到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教学工作中去找。由于教学计划几乎没有给学生以任何灵活性,大多数学生过着“只有星期七没有星期日”的生活,在规定的作业以外就再没有适当的可能去钻研自己爱好的课目。这怎么还谈得到有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呢?
把先进集体制度视为片面了解全面发展为平均发展的“最集中的组织形式”的结论,显然是夸大了。从推行先进集体制度本身来说,值得注意改进的是青年团的政治思想工作,在最近一年以来,由于没有及早克服政治运动以后的某些粗糙作法和及时引导青年团的积极分子在社会主义高潮中的热情,在一些班级的青年团的工作中出现了不少简单化的现象,因而在推动全班争取先进集体的过程中助长了上述缺点的发生,但只要正确地找出了原因,是完全可以克服的,并且也已在克服的过程中。“先进集体”是否必然引起学生的学习过分紧张?
清华大学先进集体制度试行办法中规定有“总成绩为全校各班中较高者”这一条件是不恰当的。过去在评奖的时候实际上也没有机械执行。例如机械系制八十一班由于学习风气好,能够努力钻研,学习进步比较快,虽然总成绩并不很好,也给予“先进集体”的奖励。当然,上述这个规定容易使“班干部”过分注意全班的平均分数,形成对部分学生的压力,这的确是一个缺点,已经在今年上半年把条例作了初步修改。学习上过分紧张的现象,原因是很多的:如课内负担太重,平时掌握知识不巩固,因而考试的时候就比较紧张;此外如低年级学生不习惯口试制度,以及过去统一颁布的考试考查规程(如不论什么课,一门不及格就降班等等),也都是学生紧张的原因。但是清华大学有许多先进集体为了从思想上帮助考得不好的同学,还常常对这些同学进行开导或者鼓励,这对提高他们的信心和避免过度紧张起了一些好的作用。
关于学习互助,张明同志说现在已经没有“学习互助组等一套受过批判的作法”,但是又举出一些他认为是过分的作法。这些作法是否都是“过分”或者不恰当,也是需要分析的。例如“下课 时互相对笔记”,有什么坏处呢?教学改革以来,学校是比较强调提倡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的,在奖励制度中也有对学习成绩、科学研究和生产实习的个人奖励。同时许多班有教师作班主任,专门指导班上组织学习的工作,学生也一般重视教师的帮助,所以明显的过分注重集体互助和忽视教师作用的偏向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当然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养培是很不够的,原因在于学习负担过重,有的教师指导不得法,教学制度本身还有待改进。
关于先进集体制度同学习竞赛的关系,也要加以具体分析:什么叫作学习竞赛,为什么要反对?现在中学有数学比赛,成绩好的可以免试入数学力学专业,这种竞赛是否也要反对呢?又如,考试制度本身要评判成绩优劣,督促学习不好的努力上进,是不是也都是竞赛,而要反对?可见学习竞赛的概念应该加以澄清。全面订指标,追求平均分数指标的现象是应该坚决防止的。从清华大学的情况看,先进集体在学习上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互相在思想上的关心,使学生热爱专业,热爱科学,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并且在教师指导下互相交流一些好的学习的经验,交换学习心得。表扬这样的集体并不致于发生不良的效果。
对先进集体制度不应该全盘否定
先进集体制度是一种工作方式,它的奖励内容可以根据“全面发展,因才施教”的方针修改,不恰当的条例可以改变或取消,评奖的手续也可以变通。问题在于是不是可以对大学生的班集体进行奖励。如果学生的班集体要存在下去,集体的好坏也将影响每个学生的成长。对优秀的个人可以奖励,为什么不可以对优秀的集体奖励呢?
不问情况,把先进集体制度绝对化,把这个制度无条件地推行于一切学校,当然是不对的;同样,不分青红皂白,把评奖先进集体曾经在某些学校中确实产生了的积极作用一笔抹煞,并且扣上“根本违反教育原理”的大帽子,这也是不公平的。清华大学学生工作是有不少缺点的,奖励先进集体的工作本身自然也有缺点,主要是对先进集体制度的作用估计过高,有些班级把争取成为先进集体不是看作经常工作的结果,而当作工作的目标,使班干部和学生过分紧张;评奖中也有追求分数、指标的偏向。但是在批判缺点的时候,也应该注意不要“把污水和小孩子从浴盆里一起倾倒掉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