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黄医师带徒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0-12
第7版()
专栏:

黄医师带徒弟
张碨
黄寿人是武汉市一位有名望的中医。一天,我去找他看病。黄医师给我看完病后,嘴里念药名,旁边有一个人替他写药方。
这位跟黄医师学习开药方的叫冯发祥。冯发祥在开始学中医的时候,黄医师要他阅读药性赋、脉经和一些古典医药著作,大约在二年半的时间读完。在读医书期间,黄医师隔个把星期就询问冯发祥一次,问他读到哪里了,是不是全懂了。冯发祥也常常来请老师解答难题。黄医师总是以他那惯有的认真和耐心的态度向他的学生讲解问题。现在,冯发祥已把规定的书读完了,跟老师学处方。冯发祥说:“读过脉经后,什么病是什么样的脉,好像都懂了,可是,真正给病人诊脉的时候就完全糊涂了。尽管老师教我对症处方,我如果不会诊脉,断定不了人家是什么病,那怎么处方?”老师知道了他所遇到的这个难题,在他学处方的同时,就注意教他诊脉,了解病人的脉搏特征,使他逐渐学会了诊脉。
黄寿人医师行医三十二年,积累了很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把这些书上所没有的经验、体会都一一地传授给他的学生。黄医师告诉学生,同样的病症,发生在每个人身上又各有不同的情况,因此,在下药的时候要了解病情原因,注意病人是胖子瘦子,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对病人下每种药都要慎重考虑对他是否适合,如何下药对他会更有效。他还把记载自己日常诊病所得的体会和经验的本子,给学生经常翻阅。
冯发祥现在一方面向老师学习临床经验,进一步熟读医书;一方面也开始学习独立诊病。
黄医师也采取同样方法在教另一个学生黄廉卿。黄廉卿现在正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和晚间反复阅读老师指定的医书,并跟老师学习临床经验。
黄寿人在解放前因为亲戚朋友的介绍也带过四个徒弟,现在他们都已经正式给人看病十几年了。
黄医师的学生,不管是现在正学的和已经独立看病十几年的都亲切地称呼他老师。他们经常到老师家去,和老师谈谈,向老师请教。不仅他的学生这样,就是武汉医学院、第二医院、人民银行医院等的中医师,也常常到黄医师家里来和他研究问题,特别是当他们在给病人治病当中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都到黄医师家里来和他商量解决。在黄医师的家里,每逢星期六晚上和星期日,很自然地成了大家研究中医学问和交流经验的场合。
黄医师为什么这样热心地带徒弟呢?我访问他的时候,他对我说:“我今年五十六岁了。从十几岁起,我就学中医,二十四岁正式行医,这三十二年中我一直坚守着自己的职业。现在,政府号召我们带徒弟,要大力发展中医,有许多人,其中还有共产党员都自动要求学中医,我高兴极了。政府一号召带徒弟,我就立刻响应。带徒弟对我也有好处,他们提些问题,可以督促自己学习。我的学生有的上了中医进修班,学习了生理解剖和一些科学道理,这一点就比我强。所以,保守是要不得的。带徒弟对我并不麻烦,不过,我也有些体会,那就是对徒弟自始至终都得有耐心。
黄寿人医师每个星期内得分头在武汉市中医医院和中医药学会门诊部诊病,回家来还得抽空为那些专门找上门来的病人以及从外县特地来武汉找他看病的人看病。他虽然这样忙,可是他对带徒弟还是很热心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