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0-12
第8版()
专栏:乡村杂记

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野渠
“人怕出名猪怕胖”,这是一句老话,不十分适用于新时代。不过现在有些事情还要使人想起这句话来。这几乎是社会的风尚,沿革的使然,而且也成了人之常情了:那就是一般人对于有名的地方,有名的人物,都是心向往之的。一个地方或一个人出了名,有时并不带来幸福,甚至还会带来很多意料不到的麻烦,现在梅家坞村的茶农就有了这么一种感触。
梅家坞村是杭州郊区出产著名的龙井绿茶的一个村子,这个村子近年来因为十月茶叶生产合作社的缘故,颇有声誉,成了中、外来宾们参观的地方。前些时,报上登着消息,杭州要兴建一座钟表厂。杭州人听了都非常高兴。谁知这个钟表厂的厂址挑中了梅家坞村,梅家坞村的茶农又高兴又难过,在喜之中夹了很多的忧。厂址一共需要一百多亩地,十月茶叶生产合作社的茶地被圈去七十多亩,而且都是好的新茶蓬。茶地被圈去了七十多亩,十月茶叶生产合作社每年要减产八、九千斤茶叶。这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对国家说来也是如此。大家都知道茶蓬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培育好的,需要八年十年才能开始采摘。茶农们打报告,提意见,请求,都没有用。据说理由是:因为钟表厂一定要选一个有名的地方建造,而梅家坞村是一个有名的地方。因为已经勘察测量定了,浪费人力,不能更改。因为人人都应当服从国家的建设,茶农难道能例外?这许多理由,特别是最后这一个理由,使得茶农们只有哑口无言了。
可是,在梅家坞村的前面,只有里把地之远,贴近梅家坞村,就有一大片空地荒着,那地方名叫七佛寺,从前原是一个兴盛的村子,某次被大火所毁,很久以来只留着断垣、残壁。这地方据说纺织工会曾作了建造疗养院的计划,可是一直还没有动工。七佛寺的地点很好,风景美丽,面对钱塘江,背靠老头峰。梅家坞村的茶农们怀疑着:为什么钟表厂不建造在七佛寺呢?即使七佛寺现在还没有出名,造了钟表也就会出名。为什么一定要毁掉七十多亩好茶地?为什么必须破坏茶地才能建设工厂呢?为什么工厂不造到空地荒地上去呢?难道幸福和不幸非连结在一起不可么?
有些茶农感慨着说:“茶叶又不是粮食,不能当饭吃!干脆把茶地统统圈去造工厂,把产茶区变成工厂区,我们可以不再采制茶叶,不再受气!吃茶叶饭是没出息的!”
事情费解到这个地步,我也禁不住要问:这究竟为的什么,荒地不造工厂,偏要造到茶地上去?
1956年10月6日,杭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