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园看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0-14
第8版()
专栏:

?园看菊
山鹰
走进?园〔注〕的大门,四、五个泥水工人正在修理围墙。园里不见开放的菊花,也许还未到菊花盛开的时候吧,心里有点后悔来得非时。经一位花匠引导,穿过果树和花房,到了一间古色古香的小书房——延龄馆。乘着花匠入内通报的机会,我先把书房流览了一遍。满壁都是关于菊的字和画。室内没有放一盆菊花,然而我似乎已看到菊的美,闻到菊的香。这里是菊的世界。一会儿,背后的门呀的一声,一位须发花白的长者满脸笑容地走进来,这就是?园主人刘?园先生——北京著名的养菊专家,从1932年开始种菊,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今年老人已达七十二岁高龄,但还是那样健壮。当我说明了来意后,他笑着说:“关于菊花,我可以告诉你很多。可惜你来得早了,如果再隔那么二十天,你在这儿就可以看到很多菊花了。现在只有几十盆用短日照的菊花开放。”
他带我到前面的展览室——仰止庐去,那里放着数十盆菊花,有黄的、白的、红的、粉的、紫的;有一株一花的,一株数花的,一株百花的;有的像一轮红日,有的像满天繁星;有高过一人的,矮及膝窝的;大的如牡丹,小的如桃花;瓣有张瓣、弛瓣、宽瓣、卷瓣等。
?园先生说:养菊是艺术,也是辛勤的劳动。冬天翻土,春天播种,要施肥、驱虫、登盆、修剪、浇水,当花盛开时,要亲手为花杂交授粉,遇到风雨之夜,还要半夜起床,把它们由淋雨的地方搬到背雨的地方。他说,每一种品种都有它自己的特性,有的爱多晒,有的不爱多晒,有的要多水,有的要少水。一个养菊的人,要像母亲熟悉自己的孩子那样熟悉它们不同的个性,否则就不是“好母亲”。
走到另一间小房子里,那里贴满了我国历代诗人吟菊的诗和词,屈原、陶渊明、杜甫、白乐天、苏东坡、陆放翁,哪一个没有吟咏过菊呵!诗人们以菊花的抗西风寒霜而独放的精神来比拟我们民族不畏强暴的气魄。老人说:“本草经、山海经、尔雅和礼记上都有关于菊的记载,所以中国的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那时的菊花只是单瓣和单色(黄色和白色)的,经过人民的长期培植,不断变种,到宋代,已有几十种,到明代,已有二百多种,现在已有数千种了。菊是花中品种最多的。”在?园,菊花的品种已经上千了。老人正在培植新的品种,使菊花的形态变得更美丽多姿。我国的园艺家们,根据菊花短日照的习性,已能把菊花提前开放了,现在不仅有秋菊,还有春菊和夏菊。?园先生要菊花什么时候开,就会使它什么时候开。今年国庆节,天安门上就有?园的菊,在颐和园欢迎苏加诺总统、阿查里雅首相的游园大会上,也有?园的菊。
?园老人告诉我,菊花不仅可以欣赏,也可以作饮料、食料、药料。他笑着说:“菊花还大可以研究呢!”
回到书房,他拿毛主席、朱副主席、周总理等题的字和诗给我看。他说:“从1950年以来,这几位领导人都来过。他们说这事业对人民有利。”去年他开了一次菊展,有几千人来参观,他们有外宾、干部、工人、画家、学生、少先队员。现在他正在筹备今年的菊展哩。
“?园千种菊,刘君手自栽;奇花欣众赏,含笑待人开。”这是朱副主席赠给他的一首诗。 
注:?字音结,与洁通。(附图片)
  ?园主人和他的菊。 王志渊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