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鲁迅也爱自然科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0-19
第8版()
专栏:

鲁迅也爱自然科学
周建人
鲁迅是爱好文学的,一生大部分时间用在文学的写作和翻译,及与反革命势力的斗争上,但他也很爱好自然科学。我早先说过,鲁迅幼年时代很爱好种花,他种的不见得是名贵的花卉,往往是很普通的或野生的花木。足见他真正爱好植物。爱种植花卉虽不便是爱好自然科学,但历史上有些植物学者是从爱好花卉、树木开始的。
鲁迅十八岁后,往南京矿路学堂里去学开矿。当然须学习有关于矿物学、地质学、物理、化学这些功课,可能学校里当时并不用这些名称。他回来时曾经带回来一盒矿物标本,其中有紫色而巨大的石榴石,很美丽。这些标本早已丢失了。后来大概在杭州教书的时候罢,又带回一些三叶虫等化石标本,可见他对于这方面还继续有兴趣。这些标本大概是1919年搬家往北京时失去的。
鲁迅留学回来后,在杭州两级师范学堂里教生理学及化学。生理学是仙台医学专门学校里学医的时候学习的,化学是基础课,当然也要学习。他回国时曾带回一盒自制的组织学标本,中国商业上叫它们为“照片”,意思是放在显微镜下照看用的片子。接着,他在绍兴中学堂里当监学时兼教生理学、矿物学等等功课时这些片子还存在,但后来也失去了。
自然科学中鲁迅学习得最长久的要推植物学。前已说到他爱种花,十余岁时曾向山中采“映山红”、“老勿大”等来种植。老勿大可以说是木本植物中最短小的植物,高不过数寸,果实圆形,熟时赤红色,很可爱。虎刺也种过。他并且抄过好几种讲花草、树木的古书,现在可能还存在。在日本时候,还曾写信叫我学习植物学,并寄回德人Strasburger等四人合写的植物学等书籍。回国时,他讲起在日本看到的食虫植物的形态和生活,对它们极有兴趣。
在杭州时,鲁迅虽不教植物学,但采集了不少植物标本。在绍兴府中学堂里也不教植物学,但仍然继续采集植物。的确,他对于植物学是很有兴趣的。不久以前,上海一位朋友来信告诉我,说他从一种鲁迅编辑的、很少人知道的刊物上找到两篇鲁迅写的短文,是两篇游记,都是用我的名字发表的。一篇上记着生在会稽山的岩壁上的一叶兰的生活状况。又一篇记着镇塘殿前面海滨沙滩上的跳鱼(古称弹涂)。一叶兰一株只一片调羹形的柔嫩的叶片,花淡紫红色,有长距,很美丽。他采集下来,做了标本。后来我把这些植物标本的大部分装上台纸。1919年冬天,搬家往北京时,把这些标本赠送给一个学校。植物标本保存很不易,即使保藏得尚密,不致被尘土污染,但避免虫蛀、发霉还是很不容易的。今已年久,当然已不存在了。
鲁迅爱好自然科学的心直到晚年还保存着。他搬到上海住下来以后,还曾翻译过一本讲药用植物的小书。有一次,我向德商赖兰公司买了一台六、七百倍的显微镜,鲁迅还想抽出一些时间来研究微小的生物。
鲁迅研究植物学并不拘束于植物形态生活的记载,这是一个国家开始做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的当然途径。鲁迅虽亦研究分类,搬家到北京以后,寝室间壁的书架上,除却久在法国工作的俄人梅契聂科夫的“长寿论”,德人阿·海尔脱维恩的动物学方面的著作等等之外,还有植物分类学书籍及动植物图谱等书。但他又爱好理论,早在日本留学时,便看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等书。鲁迅认为研究生物学是必须懂得生物哲学的。他虽然十分看重理论,可是又十分看重事实。他很反对没有把事实真相搞清便下断语,也很反对拿片面的事实去推概其余。这二者其实是一件事情,把事实片面夸大也就是没有把事实弄清楚。这是鲁迅的思想方法,不仅对于自然科学,对于其他方面,也是这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