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秦皇岛港的日日夜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0-21
第2版()
专栏:

秦皇岛港的日日夜夜
何树田、关志诚
秦皇岛港是我国有名的北方不冻良港,万吨巨轮不必赶潮便可以随时驶进港口。
从港口透过岸边的绿树丛,隐约可见秦皇岛市内彩色的屋顶,工厂的巨大烟囱,在不断地向空中喷吐着白烟;再远,就是长城脚下重叠起伏的山峰。紧靠码头碧绿的海水,闪着片片银光;波浪不住地拍打着防坡堤,翻腾着乳白色的浪花。在这风景美丽如画的港口,港务局的职工们在日日夜夜地辛勤劳动着。
最近我们访问了这个港口。这天,码头上停泊着六只轮船。其中有四只是来自日本和法国的,两只是来自祖国各港的。随着祖国国际贸易事业的发展,秦皇岛港的外轮往来日益频繁了。从今年1月到现在已有八个国家的船只来往于这个港口,来往的艘次,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纪录。它们在这里卸下水泥、橡胶、肥田粉等物资,再装上大豆或煤炭,运往日本、巴基斯坦……等国去。
六只轮船在同时装卸着,码头上呈现了一片繁忙的景象。五列小火车在货场至码头的线路上往来奔驰,好多台皮带输送机都在轰轰作响,船上的吊杆也在不停地挥动着长臂。日本“新和丸”号刚刚卸完水泥,又开始装煤炭了。装卸工人们为了使船舶提前出港,展开了快装、快卸竞赛。
今年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以来,秦皇岛港务局的职工们已创造了“循环铺兜”、“循环捣车”等七种码头装卸的先进经验,担负日本轮“新和丸”装卸任务的第六十七装卸组,过去效率比较慢,自从学习了第六十四组的“一次铺兜法”的先进经验,加上皮带输送机和船上吊杆配合作业,提前十六个小时完成装煤任务。这样的装卸效率,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船员都感到惊奇。他们问“你们这里的工人怎么装卸得那么快呀?比我们国家完全用机械装卸的港口还快得多呢!”这就是因为中国的工人已是自己国家的主人。
这天下午指挥码头装卸的调度员,是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代表郝福祯同志。郝福祯从前是个装卸工人,去年才被提拔为调度员的,文化很低。由于他对业务刻苦钻研,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出色的码头调度员。无论他在哪一天的班上,都能锐敏地发现装卸作业中的薄弱环节,并且想出办法来突破它。
这天,他发现“中兴一号”一、五舱的卸货力量不足,别的舱都快卸完了,这两个舱还没有卸出一半货。他重新调配了力量,很快就使各舱的卸货进度平衡了。
天黑了,海鸥荡漾在轮船周围的海面上,繁星般的灯光把码头照耀得如同白昼。值夜班的装卸工人们在继续进行着装卸工作,皮带输送机和吊车的马达声,工人操作声、火车的汽笛声汇合在一起,仿佛是一支雄壮的乐队,演奏着光荣劳动的夜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