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新会县开放自由市场的成效和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0-21
第3版()
专栏:

新会县开放自由市场的成效和问题
林祖
新会县是广东省的一个主要经济作物区,当地市场历来比较活跃。但是,最近一两年来,由于当地商业部门对市场管理过严过死,不管什么商品都采取“条条统,块块封”的办法,因而束缚了农、副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潜力,影响了小商贩的经营积极性,城乡物资交流受到某些阻塞,人民需要不能得到满足。
8月初,全县开放了国家领导下的自由市场。开放后一个多月的市场情况是良好的。主要成绩如下:
扩大了城乡物资交流,逐步克服了人为的阻塞现象,活跃了市场。市场开放后,取消了地区封锁,供销社和小商贩可以自由进货,因而市场经营品种增加。如荷塘皇湾杂货小组经营品种比市场开放前增加二百七十种,会城百货行业增加商品七百八十种。外海镇从来没有经营过的乐器、汽灯、漏斗等,也有了供应。另方面,农副产品上市量也逐渐增加,食品公司7月份收购生猪五千零九十一头,8月份收购数就增加到五千八百六十一头,活鸡、活鸭、鲜蛋的收购数量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由于商品上市数量多、品种增加,全县农村零售额8月份(开放市场后)比7月份上升8.5%。
刺激了农副业生产。过去国营公司大包大揽,在收购价格上不合理,收购不及时,因而对农副业的生产有一定束缚。市场开放后,产销直接见面,取销了封锁,为产品打开了销路,有力地促进了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会城镇开放了瓜菜市场后,县内各区和台山、开平各地都开始从会城进货,从而扩大了瓜菜销售额。并相应地增加了蔬菜耕地面积。城南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瓜菜种植面积已扩大到一百六十多亩,比去年增加了四倍。外海区农民过去没有养鸭的经验,很少人养群鸭,现在全区农民养鸭九万多只。过去没有养猪的,现在都养起肉猪和母猪来。
开放自由市场后,手工业恢复了以前的购销关系,积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外海镇铁器社,过去每月积压产品总值达一千多元,自从和中山、江门等县恢复购销关系后,已经出现了产不供销的新局面。由于产量增加,成本费随之减低,产品价格也作了适当的调整。其中锄头每个降低二角,菜刀价降低10%。古井镇竹器社生产的竹篸过去有70%不合规格,现在已有90%以上产品合乎规格。
国营商业机构积极改善经营管理和服务态度,克服工作中的官僚主义作风。开放市场后,有些商业部门在商品保管方面已经采取了“取货注销”“定位定量”“糖缸做地台”等办法,减少商品变质,使营业部对商品心中有数,以便及时补充货源。新会县贸易公司江门调拨组主动和小商贩取得联系,向他们介绍库存商品。有的供销社还定期和农业社联系,了解购销情况和群众需要。现在国营商业机构正在研究调整机构,以便加速商品流转。
开放自由市场后,小商贩可以自由选购,提高了他们的经营积极性。如会城瓜菜小组除积极向农民采购蔬菜外,还组织人到肇庆、三埠、江门等地组织洋葱头、生姜、蒜头等二千多元货源。外海区在市场开放前有三十八户小商贩不能维持生活,市场开放后,由于营业额有了增加,目前困难户已经减少到七户。小商贩冯玉行说:“一日三市,过去吃粥,现在吃饭。”
开辟了国家领导下的自由市场,对活跃经济、刺激生产、满足人民多方面的需要上,起了显著的良好效果,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有些商品发生牌、市价脱节现象,特别是当前货源较缺的种苗,价格较为混乱;由于实行自由选购,商业部门不能准确的掌握市场销售情况,进多了货怕积压,进少了怕脱销;因为有的农民不愿执行预购合同,影响到供销社和国家采购单位不能顺利地完成收购计划;开放自由市场后,个别农民的经商思想开始萌芽,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这个区的荷塘乡有十三个农业社员提出申请要做生意。有些农民由于热中于副业生产(这是对的),而放松了农业生产。
上述开放市场后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尚有待当地党委根据中央指示的精神和当地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研究解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