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青年与枣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0-21
第8版()
专栏:

青年与枣树
愚明
有一位青年,我一直怀念着。这个青年,就是田拴榴。
田拴榴,我是不认识的。但是他那种敢于向坏现象作斗争的英勇形象,自从8月2日中国青年报上披露以后,好像在我的脑子里扎下了根,越来越鲜明。
不是吗,有人用虚构夸大和改头换面的方法,错误地评出一等劳动模范以后,田拴榴就看不过眼去,马上愤愤不平地向上级来揭发。领导人不听他的意见,他又继续向当时评选模范大会主席团来揭发。为了这件事,他曾遭到一连串的打击和报复。有的领导人说他“不是从整体出发”,说他“无组织,无纪律”,他理直气壮地回答:
“向坏现象作斗争是每个青年团员应有的责任。”又有人说他“自高自大”,威胁他要开除他的团籍,他也没有屈服,终止斗争。后来,他的正义斗争,终于在党组织的支持下,得到了胜利。
我喜爱这样的青年,我说这样的青年是好样的。因为这样的青年头上长着角,身上还有刺。凭着他的角和刺,把一些官僚主义、大帽子、粗暴态度、恶劣手段等等,都一个一个地碰垮了,刺烂了。这是我们新时代青年的一股正气。
但是,我不大理解,有些领导人为什么不喜爱这样长角的、有刺的青年,只喜爱像丝绒一样软绵绵的青年。
长角的、有刺的青年,诚然是要碰手、棘手的,碰手、棘手也是不怎么舒服的,然而碰手棘手并不一定都是坏事情。丝绒一样软绵绵的青年,诚然是顺手的,听话的,然而百依百顺也并不一定都是好事情。对于这些,都需要保持清醒的理智。古话说得好:“不细心观察事情的是非,而专门喜欢别人赞美自己,那是再胡涂不过的。”“一千人光顺着自己的心眼说一大堆好听话,不如一个人背着自己的心眼说一句直率话。”这些话有着深刻的含义。
当然,谁都不否认,我们所干的事业是光明磊落的,但谁也不能说这个光明磊落的背面没有一点点阴影。谁都不否认,一般的领导人,都比他的被领导的同志思想水平高一点,看问题深一点,但谁也不能说自己已经完美无缺,无可非议。为了减少和扫清我们工作中的阴影,为了补足领导人的不足,正需要集思广益,畅开言路。
青年,特别是长角的、有刺的青年,对于各种新鲜事物是最敏感的。好的,他们往往先来鼓掌欢迎,坏的,他们也往往先来举手反对。这种爱憎分明、丝毫不苟的敏感性,难道不比那种是非不清、与世俯仰的恶习好得多吗?但是有的领导人却喜欢在青年的棱角上和刺上下功夫,想把它一律磨掉磨光,使他们像大江大河里的光滑的石子一样。这有什么好处呢?谈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几句诗,想用这几句诗来替青年呼吁一下。诗曰:
窗外有枣树,
内实有赤心;
枝间虽有刺,
结枣甜味深。我们的有角和有刺的青年,不正是像这样的枣树吗?对于这样的枣树,是无情地砍伐它呢,还是热诚地培植它呢?
我想,谁也会作出明智的选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