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阅读
  • 0回复

译名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0-21
第8版()
专栏:

译名问题
冯明
有一些人爱读翻译小说,但对外国人名深感头痛。以苏联人名字为例,除了姓氏、名字之外,还有父称,而且名字除了正名之外,又有爱称、卑称等,远没有“赵子曰”“钱阔亭”之类的名字来得顺眼、上口。于是有人建议:翻译外国作品,人名最好简化。但我以为不必,而且也不应该简化的。阅读外国作品,除了从思想上,艺术上吸取教益外,也应该了解外国的风俗人情。如果连外国人的名字怎样叫法,都嫌麻烦而不想去了解,那又何必去读外国作品?
至于一人数种译名,如彼巧林之与白曹林,叶甫盖尼之与欧根之类,甚至在同一作品中译名也前后不一,忽而阿廖沙,忽而阿略夏之类,那是另一个问题。这点倒是应该请翻译家们多通些声气,笔下多留一点儿神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