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有声的中国”的声音——斥香港英国总督葛量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0-22
第7版()
专栏:

“有声的中国”的声音
——斥香港英国总督葛量洪
舒芜
鲁迅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纪念的前一天,从报上看到香港英国总督葛量洪关于九龙事件向记者发表的谈话,知道英国在香港的“内政”,原来就是包庇和纵容国民党特务屠杀中国人民,奸淫中国妇女,焚劫中国财产;而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严正抗议和合理要求,倒是“干涉内政”。于是记起“鲁迅全集”里面颇有几篇关于香港的文章,赶紧找来看一看。
“三闲集”里的“无声的中国”,是1927年2月16日在香港青年会的演讲。鲁迅先生在这篇演讲里向青年号召:“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因为,“现在,浙江、陕西都在打仗,那里的人民哭着呢还是笑着呢,我们不知道。香港似乎很太平,住在这里的中国人,舒服呢还是不很舒服呢,别人也不知道。”“我们受了损害,受了侮辱,总是不能说出些应说的话。”“所以,大家不能互相了解,正像一大盘散沙。”这个演讲表面上只是谈的文言和白话的问题,但如上引各句,现在看来,那里面的强烈的革命内容,再明白不过了。
况且,文言和白话的问题,在当时的香港,本身就具有极其尖锐的现实意义。“而已集”里的“略谈香港”,就记有当时香港英国当局如何提倡中国封建文化,提倡尊孔、读经、文言文这一套,以图彻底奴化中国人民的情形。最有意思的是,其中还引了葛量洪的老前辈——当时的香港英国总督金文泰关于“振兴国粹”的一篇演说。他讲得很明白,“振兴国粹”的目的,就是要使“中外感情,自然更加浓浃”。所以,鲁迅先生在演讲里一针见血地指出:“因为我们说着古代的话,说着大家不明白,不听见的话,已经弄得像一盘散沙,痛痒不相关了。我们要活过来,首先就须由青年们不再说孔子、孟子和韩愈、柳宗元们的话。”
三十年前鲁迅先生的伟大愿望,今天已经完全实现了。“无声的中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已经钢铁似地团结起来了。不仅如此,当时鲁迅先生还列举埃及、越南、朝鲜、印度,指出它们都是“没有声音的民族”,而现在,正是苏伊士运河畔的、红河畔的、临津江畔的、恒河畔的宏亮的声音把一切殖民主义者吓得心惊胆战的时候。葛量洪先生还在做着他的老前辈金文泰的“浓浃”的好梦,还以为中国人民是“受了损害,受了侮辱,总是不能说出些应说的话”的人民。所以他从美国休假回来,路上还是悠然自得,如他自己告诉美国记者所说,“一直没有就暴动事件同他在香港的政府通音讯。”他不料,今天的中国人民是强大的“有声的中国”的人民,有国家来替他们说话,替他们把香港当局包庇和纵容国民党特务分子的真相向全世界揭露,替他们来提出不容逃避的要求。于是他不禁“笼罩着忧愁”(他的广播演说)了。“笼罩”之下,急不择言,便透露出真情,让全世界都明白了他所主持的香港“内政”的真相。
但这真相对于我们也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东西。我们虽然曾经是一个“无声的中国”,但我们的伟大的鲁迅也早就教过我们一个本领:“于无声处听惊雷”。要查旧帐,我们有的是。鲜血写下的东西,是谁也抹不掉的。葛量洪先生们应该也不会忘记,还是自己放明白一点好,赶快把现在的责任负起来。“有声的中国”的声音,一向明明白白:我们决不侵犯任何国家的安全,但当美国侵略者跑到鸭绿江边来“保卫美国的安全”的时候,我们已经把这样的“安全”彻底粉碎过了。同样的,当有人把包庇和纵容对中国人民的屠杀说成他的“内政”的时候,我们也非坚决地“干涉”这样的“内政”不可。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是孔子的话,是文言文,但今天也已经成了“有声的中国”的声音。葛量洪先生如果不懂,倒不妨向他的老前辈金文泰请教请教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