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加深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记日本商品展览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0-24
第3版()
专栏:

加深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
——记日本商品展览会
本报记者 艾玲
秋爽的季节里,首都西郊的展览馆升起了中日两国国旗,在迎风飘展。这里曾经悬挂过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国旗,它们的展览会受到首都人民的热烈欢迎。今天日本商品展览会又引起了首都人民的极大兴趣。这里的电影馆,正在放映中国商品展览会去年在日本展出的纪录片——在东京、大阪的上空飘扬起五星红旗,日本人民以兴奋的心情迎接了中国商品的展出。
这些日子,无论刮风或下雨,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人群涌向展览馆,他们有的是从车床边来,有的是从田地里来,有的放下笔杆,也有的放下家务……人们带着深切的友谊去参观日本商品展览会。
我们敬爱的领袖——毛主席、刘委员长、朱副主席、周总理,以及许多首长们,专家们在百忙中也来参观了。日本朋友感到莫大兴奋,认为这是中国对日本人民的支持和鼓舞。
展览会在短短的十多天时间内筹备就绪,曾引起了一些日本朋友的惊异。从我国各地赶来的工程师和技工们,经常通宵地在工作,他们要为促进中日友谊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展览会的纺织机和丝绸机,都是中日两国工人协助下安装起来的。那座“水中马达”也是经过我国安装工人想尽办法克服困难而安装起来的。这种真挚的友谊,深深地感动了日本朋友。
参加展览会表演操作的中日两国工程师和技工们,为了实现扩大贸易关系,促进两国邦交的共同愿望,在展览会上,表现了友好的合作。不久之前,这些参加表演的工人,还在操作国产机器,而现在已经相当熟练地在操作日本轻工业机械了。东郊国棉三厂细纱工人高惠珍,很喜爱正在操作着的自动纺纱机,眼看着那长长的原棉,从罐里出来就变成细纱的时候,观众都看得入神了。高惠珍告诉观众说:“这部机器不用粗纺,每分钟可运转一万转,一年可节约五万元”。当观众看到自动织布机织出来的细布的时候,高惠珍和观众流露出无限的喜悦和羡佩。
有着十年工龄的青年印刷技工王舜仪,他现在是那么熟悉这部自动排铸机的历史发展情况,他感到现在这部机器比几年前的日本排铸机科学而简便得多了。因此他有个体会:日本工业技术在不断前进,我们要很好地向人家学习。操作雕刻机的小伙子叫程宋凯,他时而刻字,时而研削刀尖,然后又向日本工程师请教:“这样做,对不对?”“很好,很好。”日本工程师连忙笑着回答他。展览会的“车间”,充满着友好的学习气氛。就在展览期间,一件最有意义的工作开始了。那就是中日两国工程师、专家们举行了各种技术交流座谈会。在工作母机的技术交流座谈会上,我们看到中日两国的专家们是怎样友好地进行了技术上的交流。日本工程师在热情地叙述机器的性能和原理之后,换上工作服到现场表演。操作着万能六角车床的日本工程师名畑直次和精制各种螺丝扣的工程师大川直士,都在几分钟内制造出又光滑又精致的产品,博得了人们一致的称赞。会后,北京车床研究所总工程师李仁力说:“日本的工业技术是先进的,通过这次技术交流,给我们很大启发,使我们学到许多新东西。”
日本展品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展览会开幕的头几天,十几个意见簿已经写得满满的了,页页都流露出友好而朴实的赞誉和共同的愿望。例如展览会的美术装饰表现了日本民族特有的风格。许多商品的包装和装璜,显得格外鲜艳而精致。收音机,化装品、自行车不仅制作精巧玲珑,外观很能吸引顾客的喜爱。而商品的陈列,更是新颖巧妙,能突出各厂特色,完全适合贸易的需要。观众汤翰璋在意见簿上写道:“这丰富多采的商品,使我了解到日本人民在工业和文化上有高度的水平,我们要向你们学习。”
当人们从工业馆、农业馆参观完毕,转到生活馆的时候,就会深刻地理解发展工业学习先进科学的重大意义了。我们见到各色各样美观而轻便的衣服、呢绒、头巾、鱼网、绳子,以至一般家庭用的桌布、梳子、盖布……等等,全是用尼龙、“比可隆”等化学纤维和纤维织品制成的,连那些小孩玩具也都是塑料制的。正如观众林中写道:“展览会表现了日本人民科学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幸福”。但是,许多观众对展览会的展出感到美中不足。观众赵华写道:“展品虽好,可惜重型机械和精密仪器看不到”。但是,观众们都很理解并且同情日本人民今天的处境,希望和日本人民共同努力,冲破人为的障碍。清华工农速成中学两个学生写道:“我希望中日两国人民努力促进发展经济贸易,反对‘禁运’政策”。观众尹普写道:“日本人民应进一步和美帝国主义斗争,冲破禁运的封锁,把更多的东西运到中国来,这既有利于中国经济建设,也有利于日本人民”。这些意见,代表着每个观众的意见,也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愿望。中日两国贸易的发展是有着广阔前途的,解放军战士林家瑛写道:“丰富多采的日本商品展览会,是日本工人阶级的劳动结晶,愿日本人民和中国人民携起手来,共同为恢复两国邦交而努力”。
日本商品展览会进一步显示出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增长。人们相信: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中日两国人民的接近和友好,执行美国的“禁运”政策是多么愚蠢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