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最近国际形势的新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0-24
第5版()
专栏:国际时事述评

最近国际形势的新发展
顾思
“八大”和中国对外关系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的一页。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事件,也是国际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确定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方针是:(一)继续巩固和加强同伟大的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永恒的、牢不可破的兄弟友谊;(二)同赞成“五项原则”的亚洲、非洲国家和其他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三)同一切愿意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关系的国家建立和发展正常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关系;(四)继续反对在国际事务中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政策,反对准备新战争的政策;(五)支持世界人民的和平运动,发展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六)反对殖民主义,支持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一切反殖民主义和保卫民族主权的斗争;(七)支持各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社会主义运动,加强各国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团结;(八)在同一切外国和外国人民的交往中,教育自己的工作人员采取真正平等对待的态度,严格反对大国主义。
遵循这些正确的方针,几年来我国同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和联系,有了很大的发展,今后必将继续巩固和扩大。
在八大前后期间,我国对外关系的开展,就是鼓舞人心的。参加今年我国国庆的,有来自五十多个国家的外宾两千多人,超过了过去历届国庆外宾参加的人数。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尼泊尔首相阿查里雅、巴基斯坦总理苏拉瓦底和缅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主席吴努,以及印度国会代表团和军事代表团,先后访问我国,受到我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在这以前,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宋庆龄访问印度、缅甸、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同样受到这些国家的热烈接待。这是我国同已经与我国在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着友好关系的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这种频繁的往来大大促进了友好关系的发展。
我们还同其他的邻国结了新交。不久前,柬埔寨王国首相西哈努克和老挝王国首相富马先后访问了我国。最近我国已同叙利亚、也门建立了邦交,并将同锡兰互设外交代表。到现在为止,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的国家已有二十九个,人口达十亿以上。
我国同各国的贸易、文化和民间的往来,也大大发展了。现在同我国进行贸易的,已有六十多个国家了。
此外,我国同西欧、拉丁美洲国家各方面开展的广泛接触和联系,也是一个值得珍视的发展。
我国的对外联系正在大大扩大,我国的国际地位正在大大提高,凡是珍重现实的人,都无不承认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应该占据它应有的地位。但是直到现在为止,还有人仍在竭力想抹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存在和它在国际上无可争辩的合法地位,甚至幻想制造“两个中国”。但是,这一类活动,除了损害他们自己以外,是得不到别的结果的。
从苏联的大丰收说起
今年苏联的谷物生产得到了历史上最大一次丰收。各地农庄向国家交售的粮食大大超过了国家计划,哈萨克共和国交售的粮食,比在大规模开垦荒地以前十一年中所交粮食的总和还要多。苏联的谷物大丰收,可以满足苏联人民对谷物的一切基本需要,可以使国家有更多的粮食储备,可以更好地支援工业建设和发展牧畜,同时还可以增加粮食的出口。今年苏联的谷物大丰收,是苏联发展农业的巨大胜利,这个胜利是苏联采取急速发展农业措施、大量开垦荒地(已开垦了三千五百五十万公顷)的结果。苏联大规模发展农业的计划,曾被一些西方资产阶级报刊讥讽为“赌博”和“幻想”,但是这次丰收表明新五年计划所规定的庞大的农业增产计划,不但可以完全实现,而且还可以超额完成。
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呈现一片蓬勃气象。今年,苏联和欧洲人民民主国家,除保加利亚以外,都开始了更大规模的新五年计划的建设,要把工业总产量提高50%至60%以上,农业产量提高20%以上至70%。今年上半年完成计划的情况,极为良好。我国人民也在争取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同时,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已提出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要求在1962年把工农业总产值比1957年增加75%左右。正在艰苦条件下进行恢复工作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越南民主共和国,也取得了卓越成就。朝鲜人民已经提前完成了三年计划。
在经济建设巨大发展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新型的互助合作关系,正在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它们相互之间的友好往来也更加频繁。
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发展和互助合作,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生动最重要的特征。
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也日益扩大和发展。特别显著的是许多人民民主国家参加了联合国后,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大大提高了。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同亚非国家间友好合作关系,有了新的发展。东西方的经济贸易关系开辟着宽广的远景。1955年苏联对外贸易已比战前增加了三倍多,而同期资本主义世界对外贸易只增加了60%。在世界贸易中,苏联已从第十六位提高到了第六位。欧洲人民民主国家今年以来也同各国订了二十多个贸易协定。这种联系和往来,扩大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影响,成为加强和平和国际合作的重要因素。
苏日谈判达成协议
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各国人民争取国际关系正常发展的努力,不断取得了新的成就。新近在莫斯科举行的苏日两国关于恢复正常关系的谈判,已经达成了协议。两国发表了联合宣言,决定两国之间的战争状态宣告结束,重新建立和平和睦邻的关系,并互换大使级外交代表。这是有利于日本走向独立自主、有利于世界和平事业的重要事件。
苏日谈判已历时一年多,一共进行了四次谈判。去年6月举行的第一次会谈,双方就已对和约的基本条款取得了一致,原来是没有理由不能达成协议的。但是美国和日本的亲美派拿领土问题作梗,中断了会谈。今年5月,苏日渔业条约谈判取得结果,规定条约要在和约签订或正常关系建立后生效,这又促成了第三次会谈。在第三次会谈中,日本出席谈判的全权代表重光葵当时也认为,和约可以签字了。但是,由于美国的压力和日本政府内部的激烈争吵,使会谈又陷入停顿状态。这时,美国反动派看到大势愈益对己不利,竟毫不遮掩地进行干涉和破坏活动。杜勒斯公开威胁说,如果日本不对苏坚持领土要求,美国将并吞琉球群岛。日本亲美派也大肆活动,要求永远中止日苏谈判,并策动倒鸠山的台。可是,日本人民展开了要求立即同苏联恢复正常关系的强大运动,给了美日反动派以有力的反击,促成了日本统治集团的剧烈分化。以恢复对苏、中邦交为政治资本上台的鸠山集团,看到争取谈判成功的条件已经成熟,如果再要拖延,将使自己的政治地位陷于危险,于是他克服了各方面的阻挠,决定以先恢复邦交,领土问题留待将来谈判的方式,亲自到莫斯科去同苏联进行谈判。
一年多来苏日谈判的过程,贯穿着苏联政府的真诚努力,和日本人民反对美国的干涉、反对日本亲美派的阻挠、争取独立自主的尖锐斗争。日本人民对苏日谈判结果感到极大兴奋。公众舆论普遍要求日本应该开始采取新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要求促进中日关系的正常化。美国和日本亲美派当然是不高兴的,而且必然会千方百计地加以阻挠。但是,事实证明,日本民主进步力量和一切爱国者的团结斗争,是能击败美日反动派损害日本利益和独立主权的罪恶活动的。
埃及的胜利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公司的英勇斗争,在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支持下,初步获得了重大胜利。英、法、美三国在武力干涉政策遭到世界舆论反对以后,不得不在9月23日把苏伊士运河问题提交联合国安全理事会。10月13日,安全理事会通过了以尊重埃及主权为基础的六项原则,给和平谈判创造了条件。
在“杜勒斯计划”被埃及拒绝、孟席斯五人委员会的“劝降”遭到失败以后,英、法、美殖民主义者更加凶恶地秘密制定了强夺运河的“使用国协会”计划。实行这个计划,势必导致武力干涉,在中东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这个计划不仅引起了埃及人民的极大愤慨,并且引起了各国舆论的齐声谴责。印度尼赫鲁总理指责这个计划包含战争危险。中苏两国政府更先后发表声明,表示对这个挑衅行为不能袖手旁观,置若罔闻。
世界舆论的这种强大的压力,使得9月间为成立“使用国协会”而举行的伦敦会议,一开始就陷于混乱状态。原来支持“杜勒斯计划”的许多国家,都对“使用国协会”采取冷淡态度,不赞成使用武力,要求同埃及谈判。结果,会议不得不草草收场,连会议发表的宣言和其他文件,各国也没有签字。后来,“使用国协会”虽然成立了,但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日本三国拒绝正式参加,其他许多国家也提出了保留条件。伦敦会议的结果表明对埃及的恐吓、威胁和暴力政策是不现实的。
在这次伦敦会议上,英、法、美之间的矛盾更加表面化了。美国在伦敦会议上充分暴露了两面三刀的态度。一方面它给英、法想出“使用国协会”的办法,同英、法一起胁迫埃及,企图侵犯埃及的主权。另一方面它又假充好人,表示不支持英、法使用武力,企图把自己装扮成不是殖民主义者。同时,它又提出抵制运河、绕道好望角航行、对埃及进行经济制裁的主张。这是一个一箭双雕的极其阴险的打算。美国企图用这个办法,一方面对埃及施加压力,挑拨埃及同其他阿拉伯国家和亚非国家之间的关系,使埃及处于孤立,以便迫使埃及屈服;另一方面它又可以加深英、法经济上的困难,加强它们对美元和美国石油的依赖性,以便美国继续控制英、法,并乘机夺取英、法在中东的石油利益和市场。美国这种毒辣的手法,不仅引起了埃及的反对,也激怒了一心想依靠美国力量保持殖民主义特权的英、法统治集团。
这时,各国和英、法国内的舆论普遍要求将苏伊士运河问题提到安理会讨论。英、法在组织“使用国协会”上受到严重挫折,又受到舆论的强大压力,而借美国的势头压迫埃及的希望,又因为美国同英、法之间尖锐的利害矛盾而越来越难实现。在这种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英、法为了从美国手里夺取主动,避免再受美国的控制和操纵,便背着美国,决定把苏伊士运河问题提交联合国。英、法的目的是想在安理会上迫使美国支持它们,继续对埃及施行诡计。它们还想通过安理会证明和平解决不可能,好替它们的下一步行动开路。美国虽然对英、法这个行动不满意,可是为了保持殖民国家的“团结”,不得不表示同意英、法的决定,并在安理会上支持英、法关于“国际管理”的建议;但是英、法、美在安理会上对埃及施展的新诡计落空了。
在安理会上,英、法、美勾结在一起,此唱彼和地强调“西方团结”,叫嚷埃及必须接受“国际管理”的计划,但是,安理会内外的气氛都更加不利于殖民主义者的如意算盘。苏联和埃及主张必须遵守联合国宪章,在尊重埃及主权的基础上,以埃及管理运河,建立埃及同使用国的合作制度,保证通航自由,来谋求和平解决。这个公正的主张得到南斯拉夫的全力支持,赢得了舆论的同情和拥护。殖民主义者十分孤立,终于在同埃及举行的秘密会谈中同意解决苏伊士运河问题的六项原则。
六项原则确认了埃及管理苏伊士运河的不可侵犯的主权,为今后公平合理和平解决苏伊士运河问题的谈判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英、法、美后来想使六项原则在具体实施上变为殖民主义者夺取运河的垫脚石,要求安理会同意所谓“十八国建议”是实施六项原则的具体办法。这是想在不得不进了一步以后又重新退回它们原来的地方。但这个要求被苏联否决了。安理会以埃及的胜利而结束。
当然,苏伊士运河问题上的斗争还将是尖锐的、曲折的。英、法、美都公开声言还要坚持“国际管制”的计划。艾登还公开表示不放弃“使用武力”。但是,埃及的正义立场在全世界人民的支持下,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英国人民要求改变政策
今年以来,由于国际局势的缓和,人民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英、法、意等西欧国家的政治家曾开始“向前看”,看到氢弹时代战争打不得,应该和平共处,因而主张促进东西方的谅解,表示要采取独立自主的政策。英苏、法苏会谈,促进了这一有利于和平的趋势。但是,英、法在对待民族独立问题上没有采取有远见的态度。它们仍然幻想依靠美国的力量来保持殖民主义特权,因而也就不可能摆脱美国冷战政策和实力政策的束缚。这种情况在苏伊士运河问题的发展中充分表现出来了。
但是,埃及人民的正义斗争证明,民族独立运动是不可抗拒的,想依靠美国的支持来镇压民族独立运动的愚蠢作法,只能招致美国的刀子从背后刺进来。正如伦敦“工人日报”所指出的,艾登企图破坏埃及的独立,结果却只是更多地破坏了英国的独立。因此,英国人民要求和平解决苏伊士运河问题、改变英国的对内对外政策的呼声日益高涨起来。
最近先后举行的英国职工大会年会和工党年会,也充分反映了这一强烈要求。来自广大的工会会员和工党党员的进步要求,冲破了右翼领导集团经常同保守党政府保持政策上一致的防线,迫使工会和工党年会通过了一些进步决议,要求以谈判方式解决苏伊士运河问题,改变束紧人民腰带的现行“财政经济措施”,采取符合于英国的民族利益的独立自主政策,促进东西方的关系,使英国摆脱扩军备战的沉重负担,以克服英国当前财政经济的严重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和其他西欧国家高唱入云的“第三种力量”和“欧洲联邦”的计划,就表明在殖民主义危机的基础上加深了的帝国主义内部矛盾,正在趋向表面化。英国的“第三种力量计划”的目的,是想在“英国外交政策和美国外交政策的日益分歧以及美元和英镑之间的经济斗争”尖锐化的情况下,“减少它对美国政策和市场的依赖,设法密切它同欧洲邻邦的关系。”英国财政大臣麦克米伦露骨地说:“强有力的欧洲”将在同美国的关系上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杜勒斯在10月2日的谈话,也承认“第三种力量”、“欧洲统一”的议论的“再次出现”,目的是“想不依赖美国”。他表面上不反对“欧洲统一”,却公开表示反对和平中立趋势。但是,美国仍想把它的西欧伙伴们牢牢地缚在战车上的作法,遇到的困难是愈来愈大了。
反对西德军国主义化
西欧争取和平和独立自主的政治趋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非军事化的发展”所反映的危机,不能不影响到西德的局势。
10月5日“纽约时报”的评论,反映了美国和西德统治集团的焦虑不安。评论警告说,西德局势将在苏伊士问题以外成为举世注目的焦点,因为“德国局势正在发生不能保证西方团结和防务的新的变化。”评论说,阿登纳政府在重整军备上遭到越来越严重的困难,并有可能在明年选举中失掉多数地位,这种危险,将破坏西方据此建立“防务”的政策。
这种忧虑不是没有根据的。今年6月,阿登纳到华盛顿会谈时,就已密谋了一连串对付这种局势的阴险计划。阿登纳政府一方面强使联邦议会通过征兵法,公开征召前纳粹“党卫军”,开始建立五十万的“国防军”,并且为了扫除重新武装的障碍,竟悍然宣布德国共产党非法,大举向工会和民主力量进攻,对反对党施加压力。另一方面为了把它加深德国分裂、阻挠德国统一的罪责,转嫁到苏联的身上,向苏联提出照会,重新提出早已破产了的所谓经由“自由选举”并吞民主德国的无理主张。接着,美、英、法也向苏联提出了相似的照会,以相策应。但是这一切威胁欧洲和平的危险步骤,既不能改善阿登纳的危险境遇,也不能阻止西德和平民主力量的继续发展。
首先,西德征兵就遭到人民的抗拒,入伍的人数寥寥无几,大批青年逃入东德。阿登纳征召前“党卫军”军官入伍,借以弥补征兵的不足,更引起普遍的愤怒。美国“时代”周刊承认,“事情看来是西德人民不要征兵,因为对纳粹的崩溃记忆犹新。”这样,阿登纳不得不决定把兵役期缩短为十二个月,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感到不安。
阿登纳的政府危机正在继续扩大。自由民主党已退出了政府联盟,要求根本改变波恩的外交政策。最近西德自由民主党还同东德自由民主党举行了会谈,讨论德国统一问题。社会民主党也反对阿登纳的政策,主张“建立一个由苏联和西方的保证所保障的在军事上中立的统一的德国”。这都反映出阿登纳集团正日益孤立,它的地位日益不稳。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强大发展和它争取东西德谈判统一祖国的不懈斗争,对西德影响日益增强。美国和阿登纳政府重新武装西德和加深德国分裂的罪恶政策,决不能扭转德国和平民主统一的发展方向。
美国外交政策的混乱
国际局势的缓和,和平共处的中立趋势的发展,各国人民争取和平、独立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都有力地打击了美国的冷战和实力政策。这个政策早已引起了美国国内和它的同盟国家越来越大的不满和批评。“必须忍痛重新估计”和改变美国外交政策的呼声,一天比一天响亮起来。但是,美国统治集团一方面眼看到冷战和实力政策的行不通,不得不开始在推行这个政策的方法和策略上被迫作些改变,但是它们同时又顽固地要继续推行这个行不通的政策。因此,美国在外交政策上不能不经常处于矛盾和混乱之中。
这种情况,在最近美国大吹大擂的竞选中也不能不反映出来。民主党和共和党通过的竞选政纲,在外交政策上都仍然重复破了产的“实力政策”的滥调,继续反对我国进入联合国,保持侵略性军事联盟,维持禁运,实行颠覆人民民主国家的所谓“解放”政策。但是,谁要获得选票,他就必须估计到选民对他们这些死气沉沉的老政策的厌恶。于是,两党都不能不标榜“和平”,对选民许下无数的诺言,并互相攻击对方的弱点。
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史蒂文森,攻击共和党政府在“冷战中失利”,使美国国外威信降到“从来未曾如此低落”的程度。他看到人民的迫切要求,特别抓住政府备战政策,大加鞭挞。他的停止氢弹试验的主张,有力地打中了共和党政府的痛处,迫得它公开发表声明,拒绝停止这种试验。但是,史蒂文森仍旧坚持己见,认为“尽早制订一种制止这种试验的世界性政策是迫不及待的事情”,他质问共和党:“我们现在还等什么?”这个问题之所以在竞选中显得这样突出,是因为美国人民对原子战争的威胁日益感到不安,而美国却仍在扩大原子军备竞赛。
艾森豪威尔在竞选演说中再一次承认,在核子武器时代“谁也不能取得胜利”,这就等于承认美国原子讹诈政策的破产。他虽然表示美国必须积极努力填平隔开东西方人民的鸿沟,“没有和平,就没有将来”。但是当艾森豪威尔瞻望一下和平远景的时候,又立刻表现了惶惶不安。他承认,美国正面临着“必须正视”的一些问题,如反殖民主义斗争、裁军、社会主义国家和中立国家关系日益发展和经济竞赛等问题。这些问题已随和平的加强而日益尖锐地提到了西方国家的面前。可是,由于美国不愿放弃“冷战”,不愿实行和平共处,所以艾森豪威尔不可能提出什么解决的办法,因此陷于一筹莫展之中。
美国许多重要报纸对两党在外交政策上没有为美国对国际新形势下遭到的危机提出对策,表示不满,这是可以理解的。美国正被远远抛在时代的后面,它的不现实的僵硬外交政策是越来越过时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