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发展多种副业战胜灾荒 淮上农业生产社受到表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0-25
第3版()
专栏:

发展多种副业战胜灾荒
淮上农业生产社受到表扬
新华社讯 安徽凤阳县淮上农业社今年7月到9月因为经营副业,已得到纯收入五千九百多元。这些收入解决了全社一千三百六十五人灾后生活上的很多困难。这个社最近受到了中共蚌埠地委的表扬。
淮上农业社有二百七十六户社员,地处淮河南岸凤阳县的行洪区。今年6月,由于连降暴雨,土地全部被淹,减产73%,收获的粮食除去留下的种子、饲料,平均每人只分到八十三斤。特别是由于行洪,不能种秋季作物,秋季没有收成,灾情就更为严重。
在这最困难的时候,党支部书记、社主任孙瑞勤提出了一个进山开荒、砍草、搞副业等生产自救的计划,召开合作社管理委员会、党和团的支部会、以及生产队长等干部会,并发动群众讨论了这个计划。在讨论中,社员们算了各种细账。社里决定成立治安保卫小组,帮助上山的社员看家。这样,社员和部分社干部的依赖、消极情绪都扭转了。本来怕困难的生产队长也积极带领社员到山里砍草去了。
一百五十个上山的社员,到9月中旬已经砍了约二十万斤草,种了四百零五亩水稻、绿豆和荞麦,预计可收回原粮三万三千斤。社里又派人到外地订购了一百万斤编筐的腊条。在家的社员,把现存的腊条编了五千二百多只筐,盈利二千五百多元;又把五百根腊杈、腊棍加工出售,经过几次周转,不但获利一千六百多元,还结存腊杈、腊棍一千二百根。社里还派人到烤烟厂、林场做杂工、修公路。
现在,社员生活正常,没有一个社员逃荒,没有一个学龄儿童失学,医疗卫生工作也做得很好。并且由于副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除了社员一部分住房问题需要政府支持解决外,这个社从9月起就不再需要政府救济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