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一个农村姑娘的嫁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0-25
第3版()
专栏:

一个农村姑娘的嫁奁
新华社记者 喻权域
10月11日记者去四川省温江县公平乡第二农业社采访时,正逢着农业社社员办喜事。一大群青年男女组成的送亲队簇拥着一对新人往一个大院落走去。穿着花布衣红绒鞋的新娘和穿得“通身新”的新郎走在一起,后面两个小伙子挑着两大挑新娘的嫁奁。
旁边的人告诉记者,这一对新夫妇都是本社的人,姑娘叫姚群芳,小伙子名叫冯厚德。记者被这件喜事所吸引,也跟着他们走去。
在冯家堂屋里,新郎新娘举行了婚礼之后,被送亲的人引进了新房。这时,按照习俗,新娘的女伴、二十天以前才结婚的姑娘鞠怀珍,当着客人把新娘的嫁奁从挑子里取出来了。那是:六个装满芦花的白市布绣花枕头、一床六斤多重的花被、两件花衣服、一套学生蓝布的“列宁装”、一床用荣昌夏布缝制的大蚊帐、一个双料的大花瓷盆、两把方形的镜子。鞠怀珍对大家说,这只是嫁奁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是七百多个劳动工分。姚群芳今年在社里共作了一千一百个劳动工分。
新郎的母亲冯婆婆又惊又喜地说:“这附近的姑娘做的工分谁也没过八九百,你怎么一个人就作到一千多呀!”姚群芳红着脸低下了头,周围的姑娘们都向她投以羡慕的眼光。
新郎的娘娘李二娘,在四十年前年轻时,一天到晚和母亲搓麻绳糊口,出嫁时穿的衣服都是向姐姐借的,嫁奁就只有姐夫送的一床被子和娘娘送的一床蚊帐。解放后生活虽然提高了,1952年她的女儿出嫁时也只办了二十多元嫁奁。她认为像姚家姑娘这样的事,只有入了社才会出现。
当害羞的新娘恢复平静时,记者问她今年出嫁突然花了这些钱会不会影响家庭生活。姚群芳抬起头来答道:“今年合作社转成高级社后,生产花样多了,大家赚的劳动工分都比去年增加。我去年只赚了四百五十来个工分,今年赚的工分比去年多一倍,可以多分六十来元。我的嫁奁大都是用这笔钱买的,哥哥嫂嫂给我的钱我只用了三十元,他们的生活怎样会受影响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