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入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0-25
第8版()
专栏:

入学
筱石
燕燕在六月刚满七周岁,今天她要参加实验小学的入学考试。她的妈妈倩一正在帮她梳小辫,一面还在进行入学考试的演习。
“老师问你家里多少人,你怎样回答?”
“我、姥姥、爸、妈、三个哥哥、一个姐姐,共有八个人。”
“对!把自己放在最后,因为你最小。再问你,咱们住在那个城里?这城里还住着谁?”
“咱们住在北京,北京有毛主席,还有解放军叔叔,工人叔叔。”
妈妈和女儿在继续问答。燕燕今天特别兴奋,显得很不安静,她不肯耐心地回答问题,只希望快些到学校参加考试。倩一多少有些紧张,她耽心燕燕临时慌张,会说错了或是说漏了。
实验小学今天收拾得真干净,门口站着四个少先队队员,热情地招呼着投考的同学。孩子们都穿着新衣服,奶奶或妈妈陪着他们,谆谆叮嘱着。
考试进行得很顺利,老师说燕燕考得很好,隔半个月来学校看榜。
在回家的路上,燕燕和投考时新交的小朋友投机地谈着话。倩一则沉醉在自己地回忆里:1941到1956,结婚是整整十五年了。这中间前后怀过十一个孩子,战争、疾病、十一个孩子只留下了五个。在敌我反复争夺的游击区,在蒋军重重封锁的根据地,怀孩子、带孩子曾熬过多少困苦呵!到今天把最小的一个送进学校大门,最大的孩子前年由实验小学保送进中学,在这日新月异的年代里,孩子成长得这样快,快要走到我的前面去了。自己呢?在民族解放战争的巨浪推动下参加了革命,大学的课程没有读完,十几年来在组织的需要下当过记者,编辑,做过妇女工作、机要工作、人事工作……但没有专长。在今后社会分工极细密的情况下,将怎么办?是让时代的车子在急转弯时摔出车外?还是坐上时代的车子前进到更美好的将来?……
汽车经过天安门,燕燕跟小朋友拍着小手,唱起歌来,打断了倩一的思索。
夜间,天气并不热,但户外比室内爽朗得多,孩子们由姥姥带着去北海了。倩一在院里等着丈夫回来吃晚饭。
星星眨着眼睛,月光透过老杏树的枝叶,在地上筛下稀疏的斑点,院子里,美人蕉、大理菊、夜来香发出阵阵幽香。隔院那不幸的盲女又在专心练着钢琴,一曲奏完又一曲。倩一在院里踯躅着,一面等待丈夫,一面想着:
“要有一技之长,不能就这样下去呵!隔壁那双目失明的阿葳,在这伟大的时代里也不自甘懈怠,她希望成为音乐家,因此夜夜在苦练着钢琴。我还年轻呐,即使今年重新考进大学,从头学四年,到毕业还不满四十岁。……只怕不学,那怕学得迟?……”。
钢琴在奏着萧邦的名曲。无论这未来的盲音乐家也吧,无论这有着五个孩子的妈妈也吧,都沉醉在美好的想像里。
蝉声一阵阵,天空探照灯交织成银色的图案,夜,北京的夏夜是这样的动人!这样的恬静!
党委书记是个和善而严峻的老干部,经过长征,在民族解放战争中光荣地失去了左臂,身体很不好,但精神奋发,乐观,并且随时关心着同志们。部里谁有喜事或呕气都愿意找他谈谈,他会耐心地听同志们的叙述,然后合情合理地为同志们解决问题。
倩一近来的心事,被党委书记看出来了。
“为什么这几天说话少了?是不是那个常闹病的老四又病了?”党委书记问。
“不!冯书记,孩子们都好,是我自己有个新鲜的想法,自己在盘算,解不开。”
“唔!新鲜的想法?是啥玩意儿?”
“我离开大学十八年了。当年希望自己成为化学家,其后参加革命丢下了专业,做着党要我做的工作,十多年来因为家累,我安于现状,不敢有奢想,如今最小的那个也已考进了小学,孩子们长进得很快,自己却落后了!我很想回母校去读完自己心爱的专业;要是再拖三年,年纪不允许我上学了。”倩一慢慢地说着,但内心的激动,使她嘴唇有些颤动。
“好呀!这的确新鲜!值得考虑。但我要问你,你上学撇开家不管,孩子怎办?”
“我的母亲刚从江西老家到北京了,他不满六十岁,身体很硬朗,能帮我料理家务。”
“那你爱人会不会有什么意见呢?”
“不会,他不是个自私的人,他懂得我的志趣。”
“好吧!让我跟干部处长老薛研究一下,答复你。”
一礼拜之后,倩一接到党委准许学习的通知。经过考试,录取到母校。全家都为此高兴,姥姥特别起劲,这一天她老人家中午不睡午觉,悄悄地去百货大楼,买了新的脸盆,手巾、肥皂盒、饭碗、筷子、枕头、牙缸……。东西比1937年倩一进大学时的考究得多。孩子们见了批评姥姥:“旧的还能用,姥姥又买新的,真浪费!”姥姥急了,忙作这样的解释:“你妈妈出嫁时,我在江西老家,没有半点陪送,如今买这几样东西,是补那年的陪送的。……”(附图片)
苗波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