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阅读
  • 0回复

县委书记宋莲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0-26
第4版()
专栏:

县委书记宋莲芳
邵琼
“一个好党员、一个好领导者的重要标志,在于他熟悉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劳动状况,关心人民的痛痒,懂得人民的心;他坚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同人民同甘苦共患难,能够接受人民的批评监督,不在人民面前摆任何架子;他有事找群众商量,群众有话也愿意同他说。”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
宋莲芳是江苏省震泽县的县委书记,他到这个县工作才两年多,但震泽人却很熟悉他,了解有关他的许多事情。
是风害还是病害
眼看田里的稻穗儿一天比一天丰腴,人们更多地谈论县委书记宋莲芳,就像谈论同一块田里干活的伙伴一样亲切。今年8月初强台风过境以后,稻叶子突然发黄了,县委书记宋莲芳在干部汇报会上问大家:“稻叶子为什么发黄?”有人说是因为肥料垩得太多。有人说是被台风刮的。说台风刮的人占多数。
但是这位县委书记却不以为然,他一向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又问:“既然大家都说是因为台风刮的,风害情况怎么样?有没有作过调查?”会场上一片沉默,发言突然不踊跃了。
宋莲芳说:“我看还是下去调查了解了再说。”
会后,宋莲芳和横泾区区委书记、还有技术推广站的技术员等人一起去调查稻叶子发黄的原因。他们了解到台风是十天以前过境的,而稻子在五天以前还长得好好的。县委书记把叶子发黄的稻拔起来仔细比较,发现有的稻只是叶梢局部发黄,有的稻从根到梢全部发黄。再根据调查的情况分析,局部发黄的稻很少,有的稻田里只有个别的几株,而全株发黄的却很多,几乎块块田都有。从这些实际情况分析,肯定局部发黄的是台风刮的,全株发黄的不是台风刮的,是生病了。于是,县委立即采取措施,及时防治。如果这次不是经过调查研究,就会把病害当成风害,造成损失。
跳到水里的人
宋莲芳是1954年到震泽县来的,他到震泽县不久就发生大水,有一个新塘圩被大水冲倒了。眼看六百多亩两尺多高的稻子快被洪水吞没了,几个干部和群众站在圩堤上拿不定主意。
宋莲芳乘轮船原来打算到西山去检查工作,老远地看到这里水面上还冒出一片青来,他很奇怪。因为干部在汇报时说这个圩子已经不能抢救了。他看到青色,估计还可以抢救,就改变主张不去西山而在新塘圩上了岸。人们听说是新来的县委书记,都不由偷偷地打量他,只见县委书记仔细地检查决口,了解圩里稻子的情况。他问那几个拿不定主意的干部,为什么不趁早堵口抢救。说着,他扑通一声跳到水里,带领群众堵口抢险。本来还迟疑犹豫的人看到县委书记跳下水了,他们也赶快跟下去。决口越冲越大,站在水里的人被冲击得站不住,打好的木桩又叫水给拔了起来。县委书记已经给浪打倒了两次,他的脸苍白。大家过意不去,劝县委书记上岸歇歇,但他跌倒了爬起来,还是沉着地指挥打桩。他说:“水冲得凶,我们不能再直线下桩了,从两头斜插下去,这样可以减少冲力,不妨试试看。”大家照他的办法斜插下去,果然插住了,接着第二根、第三根插下去……人们欢呼起来。
塘圩终于从水里抢救出来,排干了积水,秋收时收到了二十多万斤粮食。就是从这天起,群众从患难之中认识了这个县的领导人。
荒地开在天上
有一天,中共东山区区委副书记朱长双向县委书记宋莲芳汇报说:“我区渡桥乡水灾以后,打算开荒生产救灾,已经开好了四十亩。”宋莲芳打算把渡桥乡的生产救灾情况通报全县,就请他陪着去看看。
朱长双领着县委书记朝乡干部汇报中所说的那块走去,两个人在坡上走了几个圈,不但没有看到四十亩新开的荒地,山坡上连一锄新挖的土也没有。朱长双说:大概在山上。两人又爬到山上去找,找来找去还是找不到。区委副书记头上直冒汗。县委书记幽默地说:“难道在天上吗?”朱长双的脸刷地一下红了。
“同志:做一个区委书记不能光听汇报,遇事还要多作调查,开动脑筋想想。”宋莲芳严肃地说。
从此,各个区的区委书记也开始学习实事求是、遇事调查研究的作风了。
小麦增产一倍
震泽县今年小麦比去年增产一倍以上,平均每亩产二百四十五斤。曾几何时,震泽县还是江苏省小麦低产县,忽然飞跃地变为全省的小麦高额丰产县。
县委书记才来那年,听说小麦平均每亩只产七十斤,他简直不相信。怎么这里这样好的土地,一亩只收几十斤。他决心要改变小麦生产上的落后状况。当县委书记的想法变成县委会的决议以后,小麦产量调查、丰产户的调查、丰产经验的调查等一系列的工作开始了。
县委书记来到了宪生农业社,仔细地调查总结了这个社小麦丰产的经验。首先发现麦垅的宽狭问题,人家麦垅是狭的,沟很多,一亩土地只利用了六、七分;这个社的麦垅是阔的,经他测量计算,土地的利用率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到九十。人家稀植,宪生社密植,密到什么程度,县委书记也亲自实地调查计算过。人家开的是浅沟,这个社开的是深沟。震泽县傍山滨湖,地下水位很高,所谓“尺麦怕寸水”,浅沟排水不畅快,沟开得深,排水快,雨停水也干了。妙的是宪生社社员把麦垅做成屋脊形,排起水来就更快当。
同样的土地为什么打不出同样数量粮食的秘密被揭开了。这个县的农民过去照搬高田地区种麦的经验,没有实行因地制宜的耕种技术。
县委书记和他的伙伴们,根据这些实地调查的材料,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了宪生社的阔垅、密植、深沟等小麦增产技术,在两年时间内,终于改变了震泽县小麦生产的落后状况。
社员的好朋友
记者访问县委书记时,他一早就下田去了,我向县委会秘书打听怎样才能找到县委书记,秘书说:
“碰巧,这两天开县委会,他在家,否则,要找他只有到农业社去找。有许多农业社社员常来找他,跟他成了朋友。”正说着,县委书记和一个农民在热烈地谈论着什么走进来。同县委书记谈话的农民施品方,是渡桥乡胜利农业社的社员,他一早赶到县委会,来找县委书记反映他们社的干部作风不民主、压制批评等问题。秘书看着我,那眼光像在说:如何,我说的不假吧!
(新华社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