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7阅读
  • 0回复

加强学习,发展汽车工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1-01
第2版()
专栏:

加强学习,发展汽车工业
第一汽车制造厂副厂长 孟少农
我国的汽车工业是在落后的工业基础上,依靠苏联的技术援助建立起来的。汽车生产的每一方面对于我们都是新鲜的生疏的。如何去掌握汽车生产,成为生产技术的主人,使苏联供给我们的第一流技术装备服服贴贴地运转,是汽车厂在创办时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掌握新技术,获得新本领,就必须通过生产准备和生产的实践,并利用其他可能的办法,继续向苏联学习。
汽车厂全体职工对学习的认识是一致的、劲头是很足的。学习的客观条件也特别好。苏联把汽车生产技术的大门敞开来,让我们得到了只有从兄弟工人阶级那里才能获得的关怀和帮助。
但是,直到现在,我们还远没有学会掌握汽车生产的全套技术。我们只是学会了把机器开动起来,对于汽车的研究、设计,以及生产的工艺准备,我们或者还未学习,或者只接触过很小的一部分。我们不能长期生产一种类型的汽车,正如一个出版者不能老是印一部书刊一样。如果不能掌握汽车研究设计和生产准备的全面工作,而仅仅有开动机器的本领,那我们是不能前进一步的。
即使单就开动机器而论,我们也不能说已经学好了。我们的汽车生产还很不稳定,我们还没有熟悉全部机器的性能,事故和错误还比较多,新的技术问题还在陆续出现:我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很不足。这一切都标志着我们距离完全掌握汽车生产技术的程度还很远。今后必须继续加紧学习,争取在短期内取得独立发展的能力,并且全面地向世界先进水平前进。
在今后的学习中,学习方法是个极端重要的问题。汽车厂过去的学习方法基本上是正确的,也是有成绩的,但也有缺点。最主要的缺点是教条主义的学习方法,往往抓住苏联先进技术的形式而忽视了实质。
在汽车厂建设初期,我们就提出了向苏联学习的号召。当时一般人还不了解苏联技术。为了坚定学习的信心,在具体工作中贯彻执行依靠苏联的方针,工厂的党组织曾批判了存在于某些工程技术人员中的崇美思想,强调提出要坚决执行苏联设计和坚决贯彻苏联专家建议。这样做,是完全正确的。当时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树立设计的严肃性,消除不懂乱来的蛮干办法,和确立虚心向苏联学习的风气。不过,没有同时交代清楚,在执行苏联设计和贯彻专家建议中,应当弄清楚技术文件的实质,应当结合中国具体情况来考虑和处理问题。从而产生了以教条主义的方式学习苏联技术的偏向。
学习苏联技术的教条主义态度有许多种表现。而最通常的表现是:一切从文件出发,不管实际情况。如汽车上有个布袋,是装随车工具用的。有关人员根据苏联的技术文件,仔细研究从纺织厂拿来的布样后,说布是好布,只是每平方公分中的经纬线数跟技术文件的规定不符,因此不合格。其实经纬线数跟装工具有何直接关系呢?
教条主义的另一种表现,是把“正确”、“先进”看成是绝对的、永远不变的东西。认为既然苏联经验是正确的,先进的,那么我们只要照办就行,而不考虑我们的具体条件。如在1954年初,图纸开始大量来到工厂。我们根据苏联关于图纸管理的国家标准,建立了一个总管全厂生产图纸的中央技术文件库。但是由于图纸来得太快,管理工作赶不上,发生了严重的积压和混乱,直到我们把文件库分成五个,分别配属到有关技术部门下面,问题才解决。文件库是图纸的银行,它是集中办好还是分散办好,必须看图纸流通情况和管理水平来决定。当大量图纸已迅速在各工作部门间流通起来,而管理人员还没有学会管理图纸的业务时,集中来管是不行的。
有的同志认为既然苏联的技术是先进的,我们就不应该修改它,碰到了具体技术问题解决不了,就认为苏联这个问题也没有解决,于是也不再去寻求解决的途径。事实证明并不完全如此。虽然“解放牌”汽车的设计已经很好,但是汽车设计是不断进步的;何况中国与苏联的汽车具体使用条件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如果我们根据对实际情况的周密了解和分析,对图纸作一定程度的修改,使它更适合于我国的使用条件,那么,这决不是不尊重苏联经验,而正是以郑重负责的态度对待它。
把苏联技术当作教条,依样画葫芦地搬用,当然不好,而自以为是,根据片面的道理就擅自修改,以致造成错误和事故,危害也很大。必须从实际出发,领会苏联先进经验和技术的精神实质,按照中国的具体情况灵活地加以运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地消化所学来的东西。
现在,苏联已经帮助我们建成了第一座汽车厂,并且帮助我们开始了汽车生产。今后要更多、更快、更好、更省地生产汽车,我们就必须继续努力学习苏联,同时培养出实事求是的作风,用这种作风来学习和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