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打破男女“礼教”之防——孙中山先生学生时代逸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1-02
第8版()
专栏:

打破男女“礼教”之防
——孙中山先生学生时代逸事
罗冀群
孙中山“自乙酉中法战败之年(1885),始决倾复清廷创建民国之志。由是以学堂为鼓吹之地,借医术为入世之媒”(中山自传)。当他二十一岁肄业广州博济医学校的时候,已有男女学生同学,但分左右座,并且挂一个帐幔隔开。一天,诊察妇科,照例由教师带领学生临床实习,但只许外国学生实习,而不许中国学生去。中山大愤,闹到校长室,校长是美国人嘉约翰,就是久任前岭南大学教授嘉惠霖医生的父亲。校长问故,中山说:同是学生,为什么歧视我中国人不许往妇科实习?校长道:你们中国人,向来“男女授受不亲”、有“礼教”之防,我们美国人则无须拘此。中山道:学医是否治病救人?校长只好说是。中山道:那么中国学生学医不是治病救人吗?中国妇女有病中国医生不能救吗?究竟救命为重?还是不合理的“礼教”为重?校长再也没有什么话可以难倒他。从此打破了中国学生不许看妇科之例,而教室所设隔别男女的帐幔不久也撤除了。从这事也可以看出中山青年时代便富于革命性。
又中山原名日新,取大学汤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义。到了医学校后,老师区凤稚先生给他改号逸仙,从此这个名字便传遍了世界。后来博济医学校亦曾改名为孙逸仙纪念学校。至于中山之名,系革命失败避居日本时改名为“中山樵”的省略。
上举中山逸事一则,是我从中山后一期的同学刘谦一医生处听到的。刘医生小中山五岁,现年八十五,而精神尚健,他虽原习西医而后精研中医,著有“中药分类药性歌”、“植物古今异名考证”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