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在苹果之乡——关于苹果收购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1-05
第3版()
专栏:

在苹果之乡
——关于苹果收购问题
金雨困
10月,正是辽东半岛苹果收获的季节。从大连返沈阳的途中,我顺便去复县得利寺——苹果的主要产区看看。
在这苹果之乡,人们总不免想买点苹果带回家去。可是,我意外地遗憾了,无论在车站或者是村的供销合作社里,都买不到一个苹果。原来这里的苹果已全部为收购站“包购包销”。
一位农庄主席告诉我:按照收购部门的规定:凡是能够被国家收购的苹果,一律不准出卖,这里面也包括种苹果的庄员。“种瓜的人不能吃瓜,种豆的人不能吃豆”,说起来,似乎有违人之常情,但是在这里却已成为“立法”。
种苹果的人一怕虫,二怕刮大风。今年国庆节晚上辽东半岛来了一场大风,把得利寺集体农庄的苹果刮落了九十多万斤。苹果一刮到地,就卖不起价钱。在往年,只要是风落苹果,不管其中80%以上都是好苹果,收购站就一律作价每斤二分,这简直有点像乘火打劫!今年虽然改为按等论价收购,但平均价格每斤还不过五分钱,农庄因此要损失五万元左右。
这些风落的苹果,如果能快收快处理,还能卖个合适的价钱。但是收购站的人却喜欢慢慢来。10月1日刮的风,直拖到6日才开始收购。这还不算,还要果园把风落苹果堆起来(受伤的苹果窝在堆里,烂得就更快)。由于收购价太低,影响了农庄处理苹果的积极性。这批苹果拖到10月20日左右,农庄估计已烂的约有十多万斤。据说,收购站慢慢来,除了有些客观困难外,还因为他们认为收得越快,要烂的苹果就烂在自己的帐上了。
既然收购站不能积极迅速处理,为什么又不让农庄自己处理呢?不久前,农庄已同商贩谈妥,由商贩出较合理的价格,收购一批已为收购站不要的苹果。但收购站却不准擅自处理,而以极低价格收了去。有些较次的苹果,收购站既不要,果园又不能自行出售,结果只好将大量能吃的苹果喂了猪。
农庄庄员并不一概反对苹果的“包购包销”,因为他们懂得这里的苹果有很大一部分是供应出口的。问题是在内销苹果是否应该由收购站独家经营。事实上,独家经营对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不利的。农庄庄员亲眼看到,农庄以二分五厘一斤出售的苹果,采购站在当地转手就以六分出售。吃亏的当然是农庄和消费者。如果农庄的九十万斤风落苹果不经食品公司的周转环节,而送入城市和销售单位直接见面,每斤苹果除了管理运输费用外,就可以多卖五分钱,这样就可减少农庄遭受风灾的损失。
目前苹果的产销价格确实相差太大。例如得利寺所产内销的国光苹果,最高的收购价是八分五厘一斤;最好的内销红玉苹果,收购价仅六分一斤。而这样的苹果到了沈阳,每斤零售价都要卖到三角以上。差一点的苹果,收购价只有四五分钱,到沈阳也要卖到二角以上。大量的等外苹果更连个固定价格也没有,那就由收购站按每斤二分、三分随便给了。得利寺距沈阳不过几百里路,运输十分方便,一斤苹果的运费顶多不超过二分钱,但是产销价格却差了好几倍。
改进这个地区苹果的收购工作,确实值得上级机关注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