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1-11
第3版()
专栏: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
邓初民
在中国民主革命的近代史中,一开始就分为革命派和改良派。革命派以孙中山先生为首,上承太平天国革命传统,下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河;改良派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上承李鸿章、张之洞洋务运动传统,下为辛亥革命前后君主立宪派奠立了基础。
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派,1894年(即甲午战争之年),成立兴中会于檀香山,创刊兴中会的机关报“中国报”,与保皇党的机关报“清议报”相争辩。同时,孙中山先生根据几年来在欧、美、日本各国考察的心得与活动的经验,开始提出了三民主义的主张,他曾说:“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以实行考察其政治风俗,并接交其朝野贤豪。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后于1905年,兴中会即与“光复会”(以章太炎为首)、“华兴会”(以黄兴为首)合并,组织革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并在宣言中指出:“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待变更,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
‘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所谓国民革命者,一国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即皆负革命之责任,军政府特为其机关而已。自今以往,国民之责任,即军政府之责任;军政府之功,即国民之功。军政府与国民同心协力,以尽责任。”
根据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三民主义、同盟会的纲领和宣言,已具有现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正是要以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代替旧的封建统治。“民生主义”和“平均地权”这个口号的提出,虽然并不曾真正解决当时什么社会问题和土地问题,但仍有它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当时民族、民权、民生三大问题,确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全体中国人民身上所要迫切解决的普遍问题。同盟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树立。任何一个革命的阶级,如果没有一个革命的政党来领导,革命是不可能进行的;任何一个革命的政党,如果没有一个革命的、杰出的、英明的领袖来领导,革命也是不可能进行的。历史唯物主义并没有否认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更没有否认一个革命政党的伟大领袖在历史发展中的伟大作用。
“党的组织与领袖的意义,即在于锻炼出必需的知识,必需的经验,必需的——除了知识与经验外——政治警觉力,以便迅速地正确地解决复杂的政治问题。”(见列宁著“左派幼稚病”)孙中山先生在当时就是这样的一个领袖。自从有了以孙中山先生为领袖的革命政党,才提出了明确的革命纲领。列宁曾把它称为“伟大的中国民主派的纲领”。他并且指出:孙中山先生已经完全懂得种族革命之不够,直接提出民众生活状况问题,群众斗争问题,对劳动者与被剥削者表示热烈的同情,是具有远见的。
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当时不仅领导了民族资产阶级起来革命,而且也领导了城市小资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及游民无产阶级起来革命。孙中山先生当时是很看重“会党”与“新军”的革命力量的,同时,也发动了一部分农民,不过往往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而且发动的也很不够,甚至有些抗捐、抗税运动,反对借款筑路、开矿运动,层出不穷的教案运动,都没有好好利用。但这并没有阻止辛亥革命的成功;也没有损害孙中山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孙中山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上,总是一个伟大的民主主义的革命家,他代表着一个时代——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一个时代。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且取得了胜利,有它成功的地方,这就是推翻了中国历史上而且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古老的专制皇帝政治制度,开辟了中国和亚洲民主共和国的新纪元,这对于中国后来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对于亚非两洲被压迫、被剥削的民族,争取民族独立运动亦即反殖民主义运动,也有很大的意义。甚至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都有很大的意义,这是它第一个成功的地方。
辛亥革命的第二个成功的地方,是在它打破了清朝政府统治中国人民的“民族牢狱”,这一“民族牢狱”不仅是清朝政府为了维持其在中国的长期统治所需要的,而且是万恶的帝国主义列强为要维持其在华的长期统治所需要的。因此打破这个“民族牢狱”,也就是把民主革命的矛头首先指向反清斗争的革命号召。这在当时客观的历史条件上,不能不说是一个正确的步骤。虽然由于强调反清,放走了一个真正敌人——帝国主义,又由于把反清过于简单化了,又放走了一个真正的敌人——封建势力,但那是受了当时的历史条件所限制的,否则,就不能结成很广泛的反清民族统一战线,不能实现反清的任务,反帝反封建就根本谈不到。只有首先实现了反清的任务,打破了这座“民族牢狱”以后,中国人民才能走出来,拿起反帝反封建的武器,继续斗争下去。因此辛亥革命决不是像后来人们所说的那样只剪了几条辫子就完事。
自然,辛亥革命有它成功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这就是说,它只实现了它革命纲领的上一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而没有实现它革命纲领的下一半,“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而且失败是多于成功的。因为在辛亥革命以后,北洋军阀袁世凯代替了清朝政府的统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不仅没有被推翻,而且正像列宁于1913年在他所写的“落后的欧洲与先进的亚洲”一文中说过的一样,外国帝国主义正与中国一切黑暗复古势力联合着来羁轭和压迫中国,使开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道路的历史要求又成了流产;而整个中国民众且由于北洋军阀的出卖,依然并进一步在帝国主义的奴役下,封建势力的榨取下,度着黑暗凄惨的生活。这是与辛亥革命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亦即发展中国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任务背道而驰的。这就是它失败的地方。它的失败,也是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的,因为二十世纪初列强资本主义已进入它的最后阶段的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再走资本主义的路。中国民族的觉醒特别是中国工人阶级已逐步由“自在的阶级”转变为
“自为的阶级”而走上了政治舞台,也不容许中国再走资本主义的路。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辛亥革命的失败,并没有损害孙中山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反之,这种失败的教训,却使得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改组了中国国民党,重新解释了他的三民主义。并明确的提出了中国革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使革命的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所提出来的新民主主义在原则上达到了基本的一致,因而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联盟,第一次结成了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展开了新的革命斗争。
“以俄为师”,“走俄国人的路”,是孙中山先生思想发展的重要标志。孙中山先生所没有完成的革命任务,和他所没有实现的革命理想,今天,都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人民革命,一一完成了,一一实现了。这就是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完成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又在1955年下半年和1956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的决定性的胜利,也就是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在万众欢腾的胜利声中来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这是有它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的。
我们国内外的敌人还没有完全消灭,我们的台湾还没有解放,我们不仅要从辛亥革命中取得教训,我们还要从孙中山先生勇于批判自己和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中,紧密地团结在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周围,为建设社会主义、为保卫世界和平、特别为要支援埃及、制止英法强盗的侵略,把反殖民主义的运动推进到最高峰而奋斗。
我们研究中国近代史和孙中山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就是为着要认识清楚:过去我们曾为什么历史任务而奋斗过,现在正在为着什么历史任务而奋斗,将来还要为着什么历史任务而奋斗。
同志们,朋友们:明确认识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牢牢掌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认识历史到改造历史。这才是我们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最珍贵、最崇高的献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