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生九十周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1-12
第6版()
专栏: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生九十周年
陈铭枢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在纪念中山先生诞生九十周年之际,我回忆起中山先生生前所有老同志们对他的尊敬的称号——先生。这一称号具有着领袖、导师、同志和亲如家人的关系的含义。由此,我联想到以上几句情文并茂的辞句,认为只有像中山先生这样的人物,才能当之无愧。
先生是历史上杰出的大思想家、大革命家,同时又是我国早期民主革命运动的伟大领袖。他在推翻清朝封建王朝之后,仍继续坚持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他晚年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更有力地显示了他的高瞻远瞩和战斗不息的精神。他毕生尽瘁革命,对于时代所作的卓越贡献已有中外的革命领袖和政治家们,替他作了极其公允的评价。作为先生的信徒的我,只想就先生对于我个人的思想影响,以及他的反殖民主义斗争和“亚洲是一家”的思想来谈谈。
首先,在叙述先生对我的思想影响时,免不了要涉及一些历史片断和我个人的经历,但对于先生的全部活动,也可以作为一个侧面的反映。
我参加同盟会时,年仅十六岁,迄经已有半个世纪以上了。当时我刚入黄埔陆军小学不久,在偷读东京出版的“民报”时,始知有先生其人,及其革命主张的大略。此为我服膺革命事业的发轫。辛亥革命军兴,我在南京陆军中学肄业,闻讯后率同学中同盟会的同志数十人,赴武汉投军,被编入黄兴的学生队。失败后回上海,参加粤军总司令姚雨平的北伐军。胜利后回南京,适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我随姚雨平入总统府进谒致贺。先生与我们亲切握手谈话。先生生活朴素,平易近人,对我们充满了同志的关怀。此为我与先生晤面之始。先生当时的声音笑貌,以及我在当时的思想感受,至今犹历历镌在脑际。
1920年,粤军陈炯明由闽回粤,驱走桂军莫荣新。其时我率地方部队,驻防西江,因受先生的号召,首先起义,旋奉命集中肇庆,截击桂军归路。事定后奉命驻防两阳,任第四十四统领。时鉴于旧式军队腐化恶劣,军官贪污成风,我深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得知先生领导下的军人中,首推邓铿(仲元)最富革命朝气。邓当时为陈炯明参谋长,将编粤军第一师,并任师长,除原有巡防营可编三团外,尚缺一团兵员。我乃请同学邓演达(时为邓铿参谋)转请将我的四营人,缩编三营,成一团,加入第一师。事定前,我因同学吕超的引见,谒见先生请求批准我的要求。此次我对先生印象更为深刻,他的英姿爽发,伟大磅礴的气象,至今犹使我时刻想见这一时代巨人的形象。
我在粤军第一师任第四团团长时,全团官兵均受先生革命主义的熏陶,人人勇于公战。当广西陆荣廷继续破坏革命时,粤桂两军激战于梧州,相持不下,桂军且从北路侵入。邓铿师长指挥若定,令我率第四团及邓演达的独立营任连江口一路,完全消灭桂军沈鸿英部于涵洸。桂局定后,移师北伐,先生就任大元帅职。第一师奉令北伐,向江西推进,与军阀陈光远部大战于赣州,苦战七昼夜,卒克赣州。方冀势成破竹,革命进行可望顺利。不幸正于此时,先生的亲密战友邓铿师长,突遭暗算,被狙击于广州大沙头广九车站。先生如失手足,悲痛逾恒,全军亦为之震动。其后乃有陈炯明的叛变,先生旋即离粤,我亦弃职南下。
1923年先生回粤,成立革命政府,我始回粤任第一师参谋长兼第一旅旅长。国民党改组时,先生力排众议,表现了不挠不屈的精神,与右派进行坚决的斗争,实行联合苏联,反对帝国主义,国共合作的政策。由此整个革命局面焕然一新,先生惨淡经营,备极劳瘁。幸有廖仲恺先生始终忠实于先生的主张,并一力赞助先生的三大政策。先生再接再厉,于1924年冬毅然北上,以“召开国民会议”向全国号召。在先生北上期间,我军曾在东江大破林虎于兴宁。在战事结束时,我奉总司令许崇智电召回汕头的当日,突接先生在北京逝世的消息,晴天霹雳,使我受到极其沉重的悲痛。
我受先生的思想影响是极其深刻的,而亲炙先生的教诲则深恨不多,但先生的忠实信徒和亲密战友——邓铿师长和廖仲恺先生,则是我最接近的益友而兼良师。可惜两人先后均遭奸人暗算,不能替革命事业作出更多的贡献,这是我永远引以为遗憾的。
其次,要说到先生反殖民主义斗争所表现的英雄气概,以及他的 “亚洲是一家”的思想,和这一思想在今天的时代意义。
有名的沙面事件,是我国反殖民斗争的光辉的一页。中山先生在戡定陈炯明叛乱时,亲率永丰等五艘军舰由黄埔进兵广州,驻在沙面的英国总领事,竟提出强硬的无理要求,要先生退出珠江。先生不为所动,并严正地驳斥说:“珠江是中国领土的河川,我完全有行动的自由”。结果先生在白鹅潭坚持了两个多月,大大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气焰。先生这一英勇行为,对于中国人民的启示是大的,对于我也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当第二次东征时,我负责收复南路,在进驻北海时,我拒绝了法国领事对我的虚伪“欢迎”;并勒令当地稽核所(由外人控制的税收机关)按月向我呈报税收情况,并截留税款,留作军费;同时又将包庇贩卖烟土、贩卖人口的英国副领事驱逐出境。此为我效法先生,第一次打击帝国主义的情况。当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咄咄进逼的时候,我和十九路军全体官兵,在淞沪放出了反抗日本侵略的第一枪。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切身经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帝国主义是可以打倒的,而且是一定可以打倒的。
先生“亚洲是一家”的思想,是以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为基础的,也就是先生揭橥的“自由、平等”在国际事务中的表现。
先生逝世后的近三十年,世界历史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社会主义已经越出了一个国家范围,形成了一个伟大的世界体系;在亚洲和非洲挣断了殖民主义枷锁的还有一系列的民族独立国家;目前,世界范围内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运动,已经形成了一股巨大的世界洪流。这是当前的世界情景。我们国家在这几年来,经历了两次伟大的历史变革,全国人民继民主革命胜利之后,又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决定性胜利。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地在伟大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正在迈步前进,要在一个不长的时间内,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为先进的工业国。先生的理想已全部实现了,而且由于时代的飞跃发展,还大大超过了。
当然,我们并没有忘记,我国的领土台湾,仍然被美帝国主义侵占着,在亚洲其他国家还不同程度的受着殖民主义者的控制和伤害,太平洋上还有氢武器的试验,威胁着善良人民的生命安全。有悠久历史传统友谊的亚洲的人民,对于东方杰出的思想家——孙中山先生“亚洲是一家”的思想,至今仍发生着深刻的影响。这不是偶然的,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理想。我国总理和印、缅总理所首倡的“潘查希拉”和团结亚非国家的“万隆精神”已日益发生着更广泛的作用。先生的“亚洲是一家”的思想,已经得到了新的发展。
先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在他的一生活动中,都贯串着这一精神。在这里我想到了在台湾的人们:当祖国正以“爱国一家”向你们召唤的时候,全国人民正以无比崇敬的心情来纪念中山先生诞生九十周年的时候,抚今追昔,我情不自禁地希望你们能够正视现实,并对自己的前途,有所抉择。
最后,我重复歌唱: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