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纪念中山先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1-13
第7版()
专栏:

纪念中山先生
但懋辛
全国人民正隆重热烈地纪念中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作为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运动早期的参加者,我对先生更不能已于感念敬仰之情。
中山先生致力革命,凡四十年,我承先生的耳提面命垂二十载。先生的崇高品德、渊博学问、进步思想、坚韧精神、卓越行动和由此凝聚而成的革命业绩,回忆起来,真如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姑举亲身经历者数事,于以见先生之伟大,亦以表示我纪念先生的私衷。
动人的讲演
举世皆知,中山先生是一个著名的革命宣传家。凡是听过他演讲的人,莫不为之感动,并成百成千地被吸引到革命斗争中去。1905年7月31日,中国留日学生在东京曲町区富士见楼开大会欢迎中山先生,我第一次听到先生向群众公开讲演。这次给我的印象最深,全篇完全是用事实来说明问题。他从清帝入关一直谈到当时,清廷是怎样残酷地压迫汉族,列强是怎样贪婪地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又是怎样英勇地反清抗洋而屡战屡败。最后作出结论:只有推翻清廷,反抗列强,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才能使中国免于灭亡之祸,臻于富强之境。先生一讲四小时,慷慨淋漓,句句打中人们的心坎。听众时而愤怒,时而悲哀,当其听到革命胜利前途和祖国光明远景的时候,又都显现着喜悦的笑容。参加这次欢迎会的满族青年学生感受特别深,其中好几个人听了先生的讲演在大会上流泪。他们流的这些眼泪,是对清朝专制统治者的谴责,对被压迫的汉族同胞的同情,同时又是对列强侵略的愤恨。先生这次讲演,不仅教育了中国的留日学生,同时对东方殖民地国家的青年也给予了巨大的鼓舞。1905年12月我从东京乘船回上海,有一个印度孟买的青年和一个印度尼西亚帝汶岛的青年与我同船,他们曾听到孙博士的讲演,知道中国革命定能成功。并说我们成功了,将必推动他们国家独立运动的胜利。
为了革命、不念旧恶
中山先生平日给人题词,爱写“天下为公”四字。这,反映了他的伟大胸怀,也指导了他的实际行动,只要是于革命有利,个人恩怨,他是不计较的。我从亲身经历的两件事情上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1924年我奉命到云南和唐继尧联系。唐一向自命是西南首领,非常反对中山先生,经我劝说之后,表示愿意服从先生领导,以副大元帅名义赞助北伐。这年8月,我到广州向先生报告,先生闻之大喜,随即召开高级军政人员会议决定其事。当时滇军将领范石生等极力反对。先生一一加以解释,他说:“从前有许多人反对我,或则是不明白革命主义,或则是惑于个人名位。过去的事我都不管,只要谁今天赞成革命,愿和我们一同讨伐曹吴,就应该推诚相与。”终于排除异议,任唐为副大元帅,这是一件事。另一件事,是对陈炯明的宽大为怀。1924年9月,直皖两系军阀为争上海地盘将要发动所谓齐(燮元)卢(永祥)之战,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日益尖锐,先生决意趁机北伐,以竟辛亥革命未完之功。但是要北伐必先安定后方。于此,命我作代表,去北江说服陈炯明。临行前,先生对我说:“你去同他说明道理,劝他回心转意。虽然他背叛过我,我曾派人去联络过,那时我还要他写悔过书,现在也不用了,只要他共同北伐,我决一视同仁,不念旧恶。如果这一步不能办,至少也不要乘我北伐而在广东乱动。”我依照先生的指示,作了许多工作。顽固的陈炯明,始终坚持错误,不知悔悟,我的任务固未完成,陈后来亦归于灭亡。这两件事,表现了中山先生的大公无私的精神,也给我们留下了个人恩怨服从革命利益的良好榜样。
严敌我、重是非
中山先生对革命同志是十分热情友爱的,但是敌我之间,是非之间,则划分甚严,丝毫不苟。这里我亦回忆到两件事:一是1925年,段祺瑞组阁,发表杨沧白为农商部总长,以示与国民党妥协。时值先生北上道经上海,杨托石青阳向先生请示去就。先生直截了当地答复:“我这次北上的主张是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召开国民会议;而段祺瑞则要约集各省当权派开善后会议,用以维持北洋军阀的统治。我们和他们的政治主张根本不同,显然不能合作。这就很明白,在我们党没有和段祺瑞合作以前,我们的党员就不能参加段的内阁。如果沧白不是以党员身分而是以个人去参加,那末,他最好是脱离国民党。”先生对此,斩钉截铁,一点也不含糊。一是1913年,一个与先生相识的人叫廉南湖的,在北京发起为清朝末年军咨府正使兼京畿拱卫军协统反动透顶为同盟会人所击毙的良弼建纪念祠。他竟想入非非,写信到上海请先生为题楹额。先生当即亲笔作书,严词拒之,复书的原文是:“先生为良弼建祠,笃念故人,足征深厚。然以题楹相委,未敢安承。在昔帝王颠倒英雄,固以一姓之忠,作为牢笼之具;今则所战者为民权,所争者为公理,民权既正,则民权之敌应排,公理既明,则公理之仇难恕。在先生情深故旧,不忘麦饭之恩,而文素昧平生,岂忍雌黄之紊。”这是两件最平常的事,在先生伟大的革命历史中,当然微不足道,但亦足以证明先生于敌我是非之间,是非常严正丝毫不苟的。
追求真理、坚持真理
中山先生一生为革命奋斗,同时不断地追求真理。苏联十月革命,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代之以“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的社会主义制度。先生发现这个真理,就毅然决然“以俄为师”,“走俄国人的路”,与中国无产阶级作朋友,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揭示了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希望循此途径以求得中国的自由平等。这是先生革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变。但是当时国民党的右派分子却千方百计地从中阻挠,阻挠不成,继之以破坏。先生为了贯彻正确的革命主张,同右派分子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始终没有动摇他的意志。1924年,我在广州时,右派分子的破坏活动还在继续中,当时汪精卫、胡汉民怕碰先生的钉子不敢出面,怂恿张继,谢持等人出马。他们自知不可能从理论上来反对,只有乞灵于捏造事实,散布流言,耸人听闻,企图以“利害”去动摇先生。如说:“共产党要消灭国民党”,“汪、胡两人不赞成,党内不能团结”,“年轻人喜欢共产党,新旧分两派,北伐成功之日,必然发生新旧之争”等等。有一天我将这些说法告知先生。先生首先问:“你同锦帆(熊克武同志的别号)的意见怎样?”我答:“我们对共产主义没有研究,先生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国共合作才成,我们始终跟先生一道,决无二心。”先生明白了我们两人的态度便欢然道:“那就好了。”他接着把三大政策的道理给我讲解了一遍,说这是中国革命的唯一道路,绝对不能改移的。最后,他还诚恳而又坚决地指点我:“怒刚:外间流言不要听,有我在,新同志必能团结起来,决不至有新旧之争。”“只要我们所作的事于国家民众是有益的,国民就会拥护我们,谁消灭得了;如其不然,国民就会唾弃,即使共产党拥护我们也不行;”“只要我们北伐胜利了取得了政权,汪、胡两人来也罢,不来也罢,反正他们不敢明目张胆地反对我。一切都无问题,你们放心。”先生由坚持真理的精神发为正确的革命行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这就是今天全国人民一致感念敬仰先生的原因。
殷切的希望
中山先生的革命功业,照耀青史,永为中国人民所敬仰。先生的革命理想,已由他的亲密盟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现在正在更高的境界——社会主义途程上前进,争取由一个自由平等的中国,逐步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今天,在先生遗志已酬,固可含笑于九泉;而在我们,却是任重而道远。我殷切地期望先生的一切革命信徒,皆能发扬先生的革命精神,遵循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为祖国建设与世界和平,各尽其才,共赴事功。我虽年逾七十,亦当奋发,勉尽一个革命老兵应有的努力。我们以此纪念先生,那末,意义就更大了。
这里,我还要特别向台湾的国民党人进一言:你们和我们原是一家,当年大家都是受了中山先生革命爱国的伟大感召而参加革命的;并曾一同为实现先生的革命理想而奋斗,只因后来所见各殊才分道扬镳。事到今天,彼此之间已是判若天渊。我们是生活在独立自由的国度,怀着愉快的心情建设幸福的新生活。你们呢?困居台湾,受人摆布,使台湾同胞长期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使祖国统一大业不能早竟全功;而你们自己,也是寄人篱下,随人俯仰,度着暗淡的岁月。这,真是亲者所痛,仇者所快!但是亡羊犹可补牢,爱国即是一家。祖国的大门一直是敞开着的。希望你们仰体中山先生国共合作的遗教,早日派遣代表,经过和平协商,共同求得台湾的解放,以竟祖国统一之全功。这,对祖国有利,同时对你们自己也是极其有利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