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岛上花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1-13
第8版()
专栏:

岛上花园
叶遥
一清早便下了一场暴雨,但太
阳刚一露头,就炙热烫人。我坐着一只小舢舨,渡过港湾的海面,到一个小岛上去。船快靠岸时,我问摇橹
的船夫:“哪个山头是老鼠山?”
“同志,你是去海军××岸炮连的吧?他们就住在那座小山头旁边。”
他一面摇橹,一面仰头往一座山头望望。接着,他像纠正一个问错了话的小学生似的,高声粗气地说:
“如今那座山可不能再叫老鼠山了。过去那里老鼠又多又大,现在你去看看,保管连一只老鼠小崽也找不到啦,全给海军同志打光了。如今,那山上安着大炮,别说地上跑的,就是海上漂的,天上飞的,哪个样的老鼠不怕咱们的海军!我们岛上的渔民给山起了新名字叫老虎山。……”
这话使我纳闷:难道这里的老鼠会游水,会飞吗?经过同船人的解释,我才弄明白:“海上漂的老鼠”是指敌人的舰艇,“天上飞的老鼠”是指敌人的飞机。我看看船夫的脸,那是一张被海风吹、太阳晒,变成酱紫色的脸;额头上、眼角边爬满的皱纹,说明他至少有五十岁开外。他是这个岛上的老渔民,现在是渔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他谈起我们海军时脸上显出的自豪神情,使你信赖,感动。
船靠岸了,他站在船头上,指着一条石板铺的小路对我说:“沿着这条街走,再向右转弯,有一条大马路,大马路的尽头有一片灰色瓦房,那就是海军的营房……。你去看看,他们的住处像个花园哩!”
我按照老人的指点,穿过渔村的狭窄街道,向右转,走上一条宽宽的马路。马路两旁是一片瓦屋,这是岛上渔民的住处。一座挂满了各种锦旗的屋子门前,坐着十几个
年青的渔家姑娘,正在结渔网;门
前挂的木牌标明这是岛上渔业生产合作社的工作场地。这座房子的附近,搭有两个高大的锅炉,有几个渔民正在烤网;远处的海边上,响着叮叮咚咚修理渔船的声音,……
岛上的渔民正在忙着迎接即将到来的带鱼汛呢!
我沿着马路走去,两旁的稻田、番薯地连成油绿一片,几个妇女正在田里耕作。在渔村里,我几乎没有看到什么树木,但马路两边,我却看到两行我叫不出名字的大叶树,沿着马路整齐地挺立着,一直沿伸到远处的山脚下。
走到马路尽头,眼前出现的景色,使人不得不在心里叫道:好一个不平常的去处啊!怪不得那位摇橹的老人说这里像个花园哩!编结精巧的竹篱笆围墙,把右边一个大体育场圈起来,沿着篱笆种植的树木,枝叶繁茂,绿树成荫;好几排整齐的营房座落在“老虎山”的峭壁下,一排营房和一排营房之间,都有一个大大的花圃,体育场过去又是一池花圃;一个长长的莲池里,白的和粉红色的荷花正在盛开;莲池旁边还种有葡萄树。走过一段海堤,弯进一条幽径,一个有箭头的木牌上写着“海滨公园”;再往前走,又有一个木牌,上面写着“战士之家”。这儿哪是我们想像中的军队营房啊,它的的确确是名副其实的“海滨公园”。战士们住的灰色营房,被掩藏在半山的丛树林和无数的花卉之间。火红的鸡冠花、美人蕉,淡黄色的月季花,天蓝色的牵牛花……各种各样的花,都在这里争艳。要问花、树是从哪里来的?它们可不是岛上的本地“居民”,而是从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内地来这里“落户”的。几年前,战士们来到了这个杂草丛生的岛上,他们要以“岛、屿为家”,要把“荒岛变成乐园”,他们不但劈掉半边“老虎山”,亲手盖起了营房,而且把深得齐腰的荒草铲除,建造了一座座花圃。他们写信到家乡去要各种花籽,到各地买树秧,他们终于让家乡的花香飘在这海岛上,让祖国大陆的树木长在这山腰上……。脚下的路呢?可不是一下雨就稀泥的羊肠小道。那是战士们从几十里外的海岛上,精心挑选来的大小相同的鹅卵石铺成的。灰色和黑色的光滑石子,组成了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五星、梅花瓣……间隔着嵌在宽宽的路上。战士们给它们起了各种名字,这一条叫“光荣路”,那一条叫“海防路”,另一条叫“英雄路”……。雨过天晴,石子显得格外光洁晶莹。走在这样的路上,看着四周的景色,你会相信这是在东海里的一个小岛上吗?这里虽然没有碧瓦红墙、雕梁画柱的楼台亭阁,但它的真山真水,比起北京的北海公园、中山公园来,又有什么逊色呢?
我同连的指导员,沿着弯弯曲曲的交通沟,走到岸炮连的阵地上去。值班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地监视着海面,粗口径的岸炮威武地昂着头蹲在阵地上。我们站在山头上,眺望祖国的海岸,海中连绵不断的山峦是舟山群岛的一部分岛屿;点点渔帆散布在海面上,这里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大鱼仓。回头环顾全岛:三面平原,一面临山,它只是飘浮在东海里的一小块陆地,是舟山群岛五百多个岛屿中的一个。过去这里像无数附近的海岛一样,疾病蔓延,野草满地;现在它站在祖国的东大门上,战士们用双手把它变成了海上乐园,变成了保卫祖国的钢铁堡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