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发展快 许多少数民族工人掌握新技术当选为模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1-14
第6版()
专栏:

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发展快
许多少数民族工人掌握新技术当选为模范
新华社成都13日电 新华社记者于竟祁报道:在过去几乎没有现代工业的四川省藏、彝、羌等民族地区,一批工厂、矿山已在解放后的年代中建立起来。这个包括康藏高原东部和大小凉山的广大地区,森林工业发展得最快。从1951年阿坝藏族自治州来苏沟林区第一个被开发到现在,在岷江上游,大、小金川和大渡河下游支流,已先后有五个林区进行采伐,数以万计的工人在原始森林中工作。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这些林区已供应了西南各地建设木材一百二十多万立方公尺。
在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草地上,几个奶品加工厂、发电厂和煤矿正在修建和准备修建。
二十多个包括铁工、采煤、发电、制革、肥料等大、小厂矿,在少数民族地区陆续建立起来。甘孜藏族自治州建立了我国目前最大的云母矿之一——丹巴云母矿,生产的云母品质优异。这个州道孚铁矿的矿石平均含铁率达70%多,被内地炼钢工人称为炼钢的“宝石”。康定的一座洗毛厂,是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第一座大部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
这些厂矿几年来供应了内地工业建设需要的大批云母、矿石、羊毛,生产了上百种的农具、猎松、肥料、鞋靴等用品,只农具一项就有十几万件。
由于各地工厂、矿山注意吸收和培养当地民族工人,现在森林工业系统已有几百名藏、彝、羌等族工人。甘孜藏族自治州解放前一个产业工人都没有,现在全州产业工人和建筑、搬运等工人已有七百多。他们在汉族工人帮助下迅速地掌握了技术,许多人当选了劳动模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