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谈谈利用猪皮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1-16
第2版()
专栏:

谈谈利用猪皮问题
 卢启民
原料资源不够,是制革工业当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如果以1953年资源和需要量(不包括军需和出口用)为一百,那末今年和明年的变化如下:
年 度 资源情况 实际需要 需要为资源的%
1953年 100  100  73.33
1956年 165.7  244.2  108.32
1957年(预计)  172.9  276.4  117.55
目前,我国制革的原皮大部分是牛皮。猪皮的潜力最大,但用得很少。目前全国饲养的猪有一亿多头,每年屠宰七、八千万头,如果能剥下10%,就有七、八百万张,可以完全满足消费者对革制品的需要。猪皮的使用范围很广。苏联和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无一不把猪皮做制革的主要原料。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的高级革制品也有采用猪皮作原料的。所以,在我国还没有人造皮革工业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猪皮,实在是克服制革工业资源不足的主要办法。
有人认为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吃带皮肉的习惯,剥皮肉不受消费者欢迎;有人认为剥皮五百七十万张,每张以十三市斤计,即因剥皮而减少肉食供应量七千四百十万市斤,相当于一百斤重的肥猪七十四万多头,特别是在目前肉食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更不应该剥皮。而且剥皮肉容易风干,促成损耗。这些情况是确实存在的,但是可以解决。因为在实际生活中,肉皮并没有全部吃掉,丢弃现象很普遍。
以重庆市为例,过去每年南货店就可以收购碎干猪皮一百二十多万斤。西安市一家饭店每年剥下的干猪皮,就有几千斤,让它在棚子里发霉。上海、长沙也都有类似情况。机关食堂扔在桌上的猪皮到处可见。据了解,在城市中的大小饭馆、菜馆和国家机关、团体,每年大约食用二千万头猪。如能剥取四分之一的猪皮,就是五百万张。消费在市民中的二千万头猪里,剥取六分之一,就是三百多万张。其余还有出口罐头肉可以剥皮,加上山东、胶东、温州等有剥皮习惯的地区,每年可以剥皮六百万张,完全能解决牛皮不足的问题。这些可以利用的猪皮不利用,应该说是严重的浪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