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9阅读
  • 0回复

论公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1-16
第7版()
专栏:

论公园
吴幻荪
我在新建的陶然亭公园的牌楼下面,正独自徘徊的时候,忽听得有人信口在歌唱。歌唱的言辞好生奇怪:“逛公园好像遛马路,一马平川的大道两排树。”
又一天,我同朋友在积水潭畔散步,欣赏疏浚后的净业湖风光,感到比起从前是整洁有余、野趣不足了。有一个学生正在凭栏观水,喊叫他的同伴说:“你看湖里好像游泳池,四下泊岸砌笔直。”
玩味这几句话,使我颇有所思。想起从前,起造园林,修建亭榭,引人入胜,端在曲径通幽,花木扶疏,忌的是:“一览无余,一目了然”。至于开筑陂塘,掘引细流,是讲究小桥流水,曲曲弯弯。人们徜徉其间,喜的是水清沙浅,游鱼可数。而不是大块湖塘,一片汪洋,那样就不可爱了;有时侧足堤旁,常恐失足溺水,望而生畏了。
关于园庭景致的布置,是一种专门的学问。清初的李渔字笠翁,就是一位出色的名家。他曾认为,布置园林犹如作画,何处堆山,何处凿洞,必须胸有丘壑,善于经营位置。栽种树木,必须有疏密参差,故意使之高低不齐,偃蹇多姿,才有野生的情趣,切忌行列整齐,排成队伍。安排亭阁楼台,最好半隐半现。开凿莲池鱼沼,妙在曲折回环。他还认为,作画讲究大处落墨,小心收拾;建园讲究大处置景,小处添趣。一位园林布置的好手,越是在细微地方,越讲匠心独运。使得一花一木,皆堪玩赏,有令人留连不忍离去的价值;一石一坡,皆有可以憩坐的好处。
我们拿这些话来衡量北京新建的公园和重葺的风景区吧。我觉得,大都只在整齐行列上作出安排,却没在为游人增加情趣上费过经营,下过思考。
谈起各公园的修缮呢,也是光在大处着眼,没有在细致方面去琢磨入手,把表面的楼台殿阁油漆彩画一新。可是对于山巅水涯、路间树旁,哪里宜编竹为篱,哪里宜结茅为亭,某处可构木为花架,某处可栽桩立河屋,来增加园中的野趣,同时在篱落花架之下,多栽薜荔、藤萝、凌霄、蔷薇、皂荚、十姊妹、珊瑚豆、爬蔓的植物。对这方面,可以说是做到很少。如果在这方面着手,花费既不多,还可以使游人在水边林下有了坐位,可以休息;在山巅坡上有了亭榭,可以远眺。三五知己,借此可以促膝谈心;对对情侣,也利此可以并肩说爱。夏遇暴雨,无须耽心作“落汤鸡”。冬值狂风,无须顾虑成“迷眼鹿”。添了这些设备以后,马上可使多数的游人由遛公园、跑公园,变成坐公园、歇公园了。我在南京玄武湖公园,看到他们多作竹屋竹廊,又经济、又雅致,北地公园是可以取以为法的。
在发挥民族建筑风格上,从前的人总喜欢在园林陂塘之间,围以画栏,绕以雕砌,来珍护景致。在古画上,常常画出这样雅致的点缀,叫人看了以后,就有着恨不得走入画中去享受这种美丽环境的念头。可是近来游览公园和风景区,岂止看不到这样古香古色的装置,看到的多是用水泥作桩,缠绕上铁条蒺藜,或者拦以铁链,遮以铁槛,叫人看了,有囚禁景色、枷锁河山、刺嫌游人、戒防来者的感觉。大杀风景,莫此为甚。这样刺目扎手的措施,不但南南北北,各地公园风景区,把游览胜地变成疆场,此行彼效,就是美丽的西子湖滨,也未能免俗,栽上这不中不西的东西。现在的公园和风景区,既然要做到真正为人民群众服务,请注意这一点,不要再遭受“刺嫌游人”的抱怨。前面谈过,要做到一树一石,皆可流连,这里再说,一栏一砌也须点缀生色。既然是中国人的公园,就该处处发挥中国建筑风格。既然是中国的风景区,就该般般标志出民族美术上的特色。
为什么近来修葺的公园和整理的风景区,还存在着不中不西的装置,和全盘洋化的建筑?应该指出的是:只采取了建筑师的设计,而忽略了还需请一些美术家和画家,帮助在置景上、美化点缀上,一同作出经营,这是一个应该提出来的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