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是不是还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矛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1-17
第7版()
专栏:学术动态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是不是还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矛盾?
关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矛盾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是不是还将存在的问题,近几个月来已有若干报刊发表了文章,展开了争论。多数人是肯定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仍有唯心主义存在,只是不是在阶级社会中那种意义下的唯心主义。他们认为只要产生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存在,唯心主义就会继续存在,而且,那时阶级的根源虽然消灭了,但社会的根源也还存在着。但也有一些人认为唯心主义是唯心观点的总体系,它的出现是代表一定阶级利益的,到共产主义社会,产生唯心主义的阶级根源既已不存在,就不会再有唯心主义了;人们认识上的主观和客观不相符合的情况,不能被称为唯心主义。
10月10日武汉长江日报以“共产主义社会还有没有唯心主义?”为题,介绍了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暑期理论教员进修班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情况。
在讨论会上,有些同志基于下述理由认定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不会再有唯心主义。他们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哲学上的派别反映着不同的阶级利益,在共产主义社会,阶级早已消灭了,因此不可能出现代表一定阶级利益的哲学派别;不仅不会有唯心主义的派别,而且不会有唯物主义的派别。那时存在的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以及由这种矛盾所引起的对现实的不正确的反映,可以不把它叫做唯心主义。作为世界观的唯心主义乃是唯心观点的总的体系,不能把还没有构成体系的一些观点也叫做唯心主义,自觉的唯心主义者和不自觉地犯了唯心主义错误的人也应该有所区别。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犯的主观不符合客观的错误不是从唯心主义体系中产生的,也不可能构成唯心主义体系,而犯错误的人和错误的性质,也不是有意识地替反动阶级利益作辩护,因此,只能叫做唯心主义观点或唯心思想,不能夸大其为唯心主义。有人说:这时候,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矛盾已转化为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矛盾了。
反对上述看法的人认为:对产生唯心主义的根源的分析必须和历史条件联系起来,不能把共产主义社会里的唯心主义和阶级社会里的唯心主义理解成是一样的。他们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矛盾可以以新的形态继续出现。他们认为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永远不能消灭的,在阶级消灭以后仍然存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是主观和客观、先进和落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反映;只要这些矛盾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就会存在。有人认为,不管将共产主义社会的唯心主义叫做“唯心主义观点”也好,“唯心思想”也好,将唯心主义区分为构成体系的和没有构成体系的也好,自觉的和不自觉的也好,它们实际上都是以意识为第一性的,归根结底都是唯心主义。不能把恩格斯的关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定义说成仅仅指哲学派别而言,应该强调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才是区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据。有人并提出了唯心主义的产生只有一个认识论的根源的说法,因为它是任何社会产生唯心主义的共有的根源。有人反对这个说法,说: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在任何社会中都有两个,即认识论的根源和社会的根源。社会根源在阶级社会中是指阶级原因,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则是指先进和落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因此,说唯心主义的产生只有认识论的根源是不妥当的,没有根据的。
学习杂志11月号刊载了庞朴的文章,他也主张用“社会根源”这个概念来代替“阶级根源”。他说在这个概念中,既包括有“阶级根源”的全部内容,也容纳了哲学的其他一些物质根源。他说: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人们产生错误认识以至唯心主义的主客观条件,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中,比之过去丝毫也没有减少,只是在其社会根源上,起了巨大变化。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根源在社会根源中起着主导作用,其他社会根源,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个人和集体的矛盾、领导和群众的矛盾、先进和落后的矛盾等等,不显得重要,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中,这些矛盾就成了产生哲学的社会根源的主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自觉地站在矛盾的保守方面的人和集团,将慢慢地减少下去,但不自觉地站在矛盾的保守方面的人和集团,却永远不会消除,因此唯心主义将在这一部分人的思想中产生出来,并在他们中间流传下去。那时唯心主义的“纯粹的”形式,将是唯心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的形态,它将不是公开主张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的学派,而将是同很多真理的字句掺和在一起的,归根结底承认思维第一性的思想观点。
8月12日上海解放日报发表了徐顺教的“为什么到共产主义社会,还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一文。作者也认为由于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仍存在,所以唯心主义仍然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就会存在。他说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这两种主观主义都是要求客观服从主观,因此都是唯心主义。他批驳了“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只有认识过程中的个别错误,没有唯心主义”的看法,他说,这种认识的错误在于片面地理解唯心主义,只承认成为错误的思想体系的才算唯心主义,而否认唯心主义的其他表现形式,更不了解主观主义实质就是唯心主义。解放日报在11月5日发表了康平的反对意见,他批评了徐顺教的“凡是人们的主观认识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的,便是唯物主义;凡是歪曲地反映客观现实的,便是唯心主义”的论点。他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判明是否唯心主义的界限并不在于主观是否符合于客观,而在于主观是否硬化或僵化。”对错误的思想能及时改正的人不能称之为唯心主义者,应该称之为唯物主义者;对于这种及时改正的错误,也不能称之为唯心主义的错误。此外,他认为徐顺教仅仅指出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的根源而忽视其社会的根源是不对的。(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