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昭觉河畔迎亲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1-18
第4版()
专栏:

昭觉河畔迎亲人
新华社记者 于竞祁
11月16日,晴朗的阳光照耀着大凉山区,雄峻的群山抹上了明亮的色彩。这一天,中央慰问团经过千山万水来到了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所在地——昭觉。
昭觉,这个曾多次反抗清朝和国民党反动统治者而著称的凉山首府,今天以无比的欢欣迎接来自北京的中央和毛主席的代表——中央慰问团。一座座饰满长青松枝的牌坊,招展空中的无数彩旗,人们洋溢着喜气的笑容,使全城充满了节日的景象。
姑娘们都穿上了她们最美丽的衣裳。镶着各色花边的短袄,精巧的银饰,多褶的长裙,人们只在喜庆大事时才穿戴这些服饰。
过街的巨幅横标上,用彝、汉两种文字写着:“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欢迎我们的亲人中央慰问团!”
下午三时半,当中央慰问团副团长王一夫、果基木古、瓦渣木基、阿候鲁木子率领第二分团全体人员步入长达一里的欢迎行列中时,人们欢欣鼓舞。无数的花束表达了人们的心意,鞭炮的硝烟、锣鼓声和欢呼声笼罩了整个昭觉河畔。
一个彝族小姑娘跑到王一夫副团长面前,献上了一大束美丽的彩花。她回答着王一夫的问话,长久地依偎在他的身边。几年前,这个叫加日五妞的小姑娘还是一个放羊的孩子,而现在她已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了。
十二个昭觉民族小学的儿童迈开轻盈的小步演出“荞子舞”和“赶场舞”。他们优美地表现出彝族人民对和平劳动和富裕生活的热爱。
当慰问团的队伍走到由昭觉附城区头人组成的行列前时,六个上层人士代表全区头人献上大把的花束。他们中许多人已参加了工作,担任着县的副县长、科长等职务。他们在民主改革后,现在生活都很好。
附城区五个乡的三千多群众向慰问团发出彝族人民特有的欢呼“喊号子”。这个区在民主改革后已建立了二十四个农业社,欢迎的人群中有许多都是社员。离城七十多里的隆恩乡彝民,为了迎接慰问团,两天前就赶到了昭觉。七十多岁的老妈妈麦娜妞多年没到过昭觉了,这次她坚持和家人来到这里。她说出了凉山全体彝族人民的话:“慰问团代表毛主席来看我们,世上没有比这更亲的人了,我要来表达我的心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