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北京古观象台的新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1-18
第7版()
专栏:

北京古观象台的新生
北京天文馆馆长 陈遵妫
在北京建国门南边,有一个世界驰名的古观象台。它建筑在元代至元十六年(1279年),当时叫司天台,属于太史院。到明代改为观星台,清代把它叫做观象台,属于钦天监。现在改为北京古代天文仪器陈列馆,属于北京天文馆的一部分。
在观象台上,现在安装着清代制造的八件仪器,就是天体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仪、地平经纬仪、纪限仪、赤道经纬仪、象限仪和玑衡抚辰仪。它们都是用铜铸成的,器脚和柱子雕刻着精细的龙和其他的图案。台上本来还有明代制造的浑仪、简仪、圭表和漏壶等,在九一八事变后,被反动政府搬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去了。
这些明清时代制造的仪器,在天文学上和艺术上都是无价之宝。1900年义和团运动的时候,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法、德两帝国主义国家曾把这些仪器劫走。法国劫走的仪器,被装在法国驻华使馆,到了1902年才归还我国。德国劫走的则被搬到波茨坦离宫,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根据凡尔赛和约,于1921年才从德国运回北京。
北京古代天文仪器陈列馆除这些清代的仪器仍然装在原来的位置以供大家参观外,最近还增辟了其他五个展览室。这就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展览室、中国的历法展览室、中国近代天文工作展览室、天文图片及书刊展览室、天文馆介绍展览室。
在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展览室里,陈列着有关我们祖先所观察的天象的照片和我国古天文学家的塑像。我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我们祖先遗留下很多天象观察的记录。比如对于太阳黑子、日珥、日食、月食、哈雷彗星、天琴座流星雨和新星等现象的记录,都是世界上最早最可靠而有的还是最详尽的;各国学者对于这些记录,都表示过钦佩和惊奇。我国还保存着世界上最古的天文台——周公测景台的遗址;还有杰出的天文学家,像汉代的张衡(78——139年)、南齐的祖冲之(429——500年)、唐代的僧一行(683——727年)和元代的郭守敬(1231——1316年)等。从这个展览室里,可以看到我们祖先在天文学上的辉煌成就。
在中国的历法展览室里,介绍了有关中国历法的史料。天文学是由于人类实际生活的需要而发达起来的。我国最古文献之一的“尧典”就有“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的记载,这就可以说明我们祖先对于人类实际生活所需要的“历法”已有了正确的认识。也就是说,我们祖先为了要推算日月星辰,就殷勤地去观察天象,发现它的规律,按它的规律来决定一年的季节,编成历法,使农事能够及时进行。因而我国古代天文学史,也就是一部历法史。
我国在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历以前所用的古六历,原本早已散佚,后代推究只能知道其大概。自太初元年改用三统历以后,一直到清初改用时宪历止,在一千七百多年里面,虽然改历的有七十多家,提出的历法有一百多种,而原则没有变更过。汉太初的三统历采用邓平、落下闳的八十一分法(即规定一月为二十九日又八十一分之四十三日);南齐祖冲之所撰的大明历,计入虞喜所发现的岁差(天球上赤道的极,约以二万六千年的周期绕黄道的极一周的现象叫做岁差);唐傅仁均造戊寅元历,才用定朔(即以太阳月亮黄经度相等的时刻为朔);元郭守敬的授时历废除古代的历元(古人算历一定要以甲子那天恰好是夜半朔旦冬至,作为起算的开始,这叫做历元);这些可以说是中国历法的四次大改革。至于清代的时宪历,采用西洋方法来配合我国旧历的体系,以及辛亥革命以后的采用公历,虽然也是很大的改革,但在意义上不能和前四次的改革相提并论。
历法展览室里还陈列着西藏历法的资料。从这些资料不独可以知道西藏民族是祖国一个勇敢、智慧、富于创造性的优秀民族,还可以知道汉藏两民族文化交流的悠久历史。此外还陈列着中国历代的多种历书,并用图表来说明“年、月、日、节气”的道理,以及重点地指出旧历书所载那些“九宫格,男女命宫……”等说法和星相家所谓“天机不可泄漏”的迷信是没有道理的。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天文工作约可分为四个时期。从1911年到1928年是倡导时期。在这个期间,主要是筹建中央观象台的工作,接收了德帝国主义所办的青岛观象台;在1922年10月30日,成立了天文学会。当时,由于帝国主义者挑拨军阀进行内战,经费困难,天文工作得不到进一步开展。
从1928年到1937年是草创时期。在这期间,在反动政府不重视科学的情况下,由于天文学家的努力,建立了中国人自己设计而毫无外国人帮助的紫金山天文台和中国第一个大学天文台,可以说是打下了我国近代天文学的基础。在1926年和1933年,我国参加了国际经度测量。1935年正式加入国际天文协会。1936年派观测队到苏联和日本去观测日食,是中国第一次派科学家到国外去作科学观测。
从1937年到1949年的十二年间,是我国近代天文工作最艰苦的时期,工作大部停顿。由于天文工作者的努力,当时还在昆明建立了一个小型的天文台,进行了1941年和1948年在我国境内的日食观测。
1949年全国解放以后,我国的天文学工作和别的科学一样,得到了新生和壮大。七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改革、组织和建设的工作,使我国的天文工作逐步走向有目的有计划地为祖国建设而服务的道路,并且积极学习苏联和其他国家的天文学的先进成就。在这短短的时期,扩建了紫金山天文台,接管了原来属于外国帝国主义的天文台,使天文观测和研究逐渐走上轨道。此外,还建立了南京大学数天系,大批地培养青年,为新中国天文事业补充新生力量。
在中国近代天文工作展览室里,反映了上述我国近代天文工作的情况。除了可以看到各天文台建筑物和设备的照片外,还可以看到我国天文工作者正在观测和研究的情况。例如小行星紫金一号和二号的发现及其位置的测定,关于太阳内部结构的研究,航空航海历的编算,授时的测时、守时、播时,收时的四个步骤,以及我国和苏联合作的微星星表的计算等工作情形,都可以由图片中得知其大概。从这个展览室里面,可以看出在反动政府统治期间,我国天文工作者的努力斗争的成果,同时可以看出解放前和解放后中国天文工作的对比。
在天文图片及书刊展览室里面,除了有关太阳系和恒星系的各种天体的图片外,还陈列着辛亥革命以来的天文书刊。这些书刊自然还是不完备,但有很多是绝版的或是不大容易看到的。从这些书刊的内容,可以看出中国近代的天文学,已经从通俗逐渐走向提高的道路。
在天文馆介绍展览室里,介绍了正在建设中的北京天文馆的情况。北京天文馆在去年霜降正式动工以来,由于民主德国工程师和北京市设计院工程师们的努力,主楼的天象厅圆顶的钢架已经在国庆前夕合拢起来。这个工程的结构在中国讲还是第一次。凡到北京动物园游玩的人,近来都可以远远地看到银白色的圆顶。这是专供普及用的天文台,里面将装置十三厘米的折射望远镜。和天文台相对称的位置,还有一座气象台,也正在建筑中;它在中央气象局帮助下,将逐步成为一个设备较为完善的气象台。我们争取在明年国庆节全部完工,和首都观众见面。北京天文馆的建立,表示着中德两国人民深厚的友谊。这个展览室里还展览了一部分苏联和其他国家的天文馆工作的图片。
此外还附有科普箱展览室两间。科普箱是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为了配合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便利各地宣传科学知识而特别制造的。
北京古代天文仪器陈列馆自今年“五一”和大家见面以来,国内外参观者很多,他们给我们提供很多的宝贵意见,经常给我们热诚的鼓励。有的苏联专家说:“这样有悠久历史的遗址,应该把它扩充起来”。大家对于我们工作的热爱和支持,对于我们的期望,增加了我们工作的信心,我们应该加倍努力,使我们祖先在天文学上的辉煌成就和光荣传统得以发挥光大。(附图片)
清代天文仪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