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保存与破坏的分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1-18
第8版()
专栏:

保存与破坏的分工
海默
对古物的保存是为了防止破坏的。
在云南丽江,这个世界上稀有的美丽地方,我们曾有幸去白沙参观过当年木天王的宫殿大宝积宫、琉璃殿和大定阁。这些都是纳西族领袖木生白在他的全盛时期所兴建的。应该说这是现有的纳西族最主要的文化遗迹。在这些明朝天启年间的建筑内,墙上还保存着珍贵的壁画,我不懂壁画艺术,但看来和敦煌的壁画同出一种风格。画上虽然表现的是佛家的事,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生产方式和习俗。所有画上的笔法都很劲迈,看来是出自当时名家的手笔。据说有一个美术学校还派人来临摹过,群众还告诉我们那时是多么细心地洗掉墙上的灰尘,点着明灯,花了很长的时日才完成了这件艰苦的工作。这一切都说明对于这些宝贵的遗物是用心保存过的。
更可感谢的是在1955年春还成立了一个白沙古建筑物修理委员会,人民政府还为这工作拨款一千多元。这样,使得大定阁、琉璃殿都焕然一新了,同时,大定阁前还补上一块新匾,匾上的书法也很精雅,而且堂堂皇皇地在匾上题了白沙古建筑物修理委员会的字样。
这都是好事。按说这样保存是可以免于破坏了,可惜的是修理委员会的人和破坏的人是分工的,他们只要作到保存,把钱花完,就算尽到职责了,他们并不干涉和防止破坏。
这样,到了今年6月,一切都面目全非了。就在题为白沙古建筑物修理委员会的匾下,房内和院里已变成了草棚,大门仅仅是用一根铁丝扣上的,壁画已被柴草划得模糊不清了。而琉璃殿整个变成了合作社的办公室,大殿内同样堆满谷物,楼上的藏经阁内的纳西族古文的经书被移到廊下任风雨剥蚀,丢失更无人过问,阁内空空的床下原来藏经的位置,倒是换上了一两双破鞋。
可痛心的是有一幅壁画据说是为了墙壁要倒坍,才从墙上剥下保存在金刚刹内,谁知这儿也变成了水利委员会的修理工场,一大堆沉重的木轮已将这特意保存的壁画砸成粉碎。还有这儿门前的一块古代的石碑也拉倒了,据说要拿到磨房去当石阶。
必须再说明一点,我们曾去找过这儿修理委员会的委员之一——小学校长和相坤,问他,他说他不能管,因为县上的干部都在这儿。我们又去问县委的两位同志,他们说:“我们是搞合作运动的!”
究竟谁应该管呢?就是一个普通公民,难道应该坐观破坏文化而不顾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