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为小兰呼冤”的反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1-20
第8版()
专栏:

“为小兰呼冤”的反应
本报10月21日八版发表了菡子的“为小兰呼冤”一文后,已收到读者从二十多个省(自治区)、市寄来的五百多封信和稿件,来信一致对死者表示惋惜,指责刘云振等人的卑劣思想和行为,并要求有关部门给以严正的处理。
许多青年的来信中指出,在我们光明灿烂的新社会里,的确还有一些人有着严重的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他们为了保持个人的所谓“威信”、“尊严”,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竟至利用权力戕害青年,阻挡青年们前进的道路,造成青年的苦闷、消沉,甚至造成惨痛的后果。这些人对青年们入党、入团的热烈要求,加以冷淡和漠视,甚至借口青年的某些并非原则性的问题来阻止他们入团,入党,不关心下层工作人员的疾苦,不注意他们的呼声、要求,不重视他们的积极性,不支持他们对官僚主义的斗争。来信中一致表示要对上述种种现象进行坚决的斗争,并要求各地党组织、青年团组织给他们这种斗争以坚决的支持。
一些党团和工会工作者的来信指出:应把小兰的死当作一个深刻的教训,克服工作中对青年合理的要求的漠不关心现象,应该保护青年向落后现象进行不调和的斗争。
许多人认为青年们也应当从小兰的死取得教训,应该有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对党和群众应有充分的信赖,不应该消极自杀。读者白石认为:在我们这个光明灿烂的社会里,只要斗争下去,胜利一定是属于正义的人的。有人举了纪凯夫事件作例来说明,情况远比刘云振等压迫小兰为厉害,但是经过当事人的坚决斗争,上级党组织和国家机关的支持,还是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有些人在来信中控诉和揭发了一些事件,编辑部已把这些信件转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