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保密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1-22
第8版()
专栏:

保密问题
孙元范
保守国家机密,这是很重要的事情,其理不言而喻。但什么是国家机密?怎样保法?这两个问题现在却是大有问题的。例子几乎可以信手拈来。
某工程的竣工模型,连同其他事物在某工地展览时,曾被一块大布盖了起来,规定只有“县、团”以上干部才看得,直到工人群起抗议,又再三请示上级之后,才让这个模型同正在修建这个工程的人们见面。也有这样的工厂,设备还是二、三十年前从外国买来的,可是这些都属于保密范围,不能轻易任人参观。各专业学校学生去现场实习,也总要遇到些不愉快的“保密”,某部召开的中等技术学校校长会议对这事意见最多。制度规定,实习之前必由厂方审查学生全部人事材料,而往往严格到有一粒“麻子”(家庭问题之类)也不能参加实习。于是,有学生因此哭得昏过去,精神一度失常;甚至有的校长(当然是“县、团”以上干部)本人没带人事材料,也进不得厂。工业上一些平常的(可说是常识的)统计数字,我们常是犯忌的。听到出席国际会议的同志回来感慨:我们提出去的报告都只有增长的百分比,而人家那一个国家都是用的绝对数。
文件之分“密件”、“机密”、“绝密”等,由来已久,对此不敢妄加议论。但“绝密”有时容易当作犯人一样处置。某管理局给下属一工厂发过某项技术文件,半年之后,发现该厂在解决这类技术问题时,仍依照错误的老法子办。在这种情况下,只好破例允许有关的技术人员亲自到“保密资料室”去查阅,才发现这项文件还没有开过封,包皮上盖有“绝密”戳记。请问所有的工业部门,现今图纸、资料和保密制度是否不必弄得如此神秘?常常听到青年同志诉苦:看不到图纸和资料,我们怎么提高?怎么向科学进军?
所有这些奇奇怪怪的保密制度,可说都是没有弄清楚保密工作的目的和范围,离开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其实,道理最浅显不过:确实是“密”,才需要“保”;“保”的方法则既要可靠,又需给人方便。由于对“密”不加区分,或是负责保密者不明“密”之底细(这是最通常的情况),自然就只有处处设防,事事紧张,而对“密”万无一失的办法就不免演变为上述的禁锢法、封锁法了。可是因此失去的东西却是很多很多的;诸如降低工作效率,浪费人力物力,以及损人自尊,脱离群众。
随着人民民主专政内部的巩固,群众觉悟的提高,保密的范围自应日渐缩小才是。为了真正达到必要的保守国家机密的目的,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省人力物力,敢向各机关、部门呼吁:许多通行的“保密制度”,实在有大加整顿的必要。大加精简的必要。现在所有的“保密”事项及其“密”的程度(文件、图纸、资料、统计……)能不能考虑大胆精简它一半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