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游飞云岩——“黔东南行”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1-22
第8版()
专栏:

游飞云岩
——“黔东南行”之三
蹇先艾
很多年以前,我就听见父老们谈起过黄平县的飞云岩。后来读清代诗人遵义郑子尹(珍)咏飞云岩的诗,一开头他就这样赞美道:“扶舆灵秀各有分,贵州得此一朵云。”他在诗里叙述他为了探访古奇的飞云岩,不惜绕了五天的路程,终于找到了这个幽静的峦林,果然见面胜似闻名;他说,如果能够买到一所房子在岩边居住,低头一望,脚下扰攘的人间,简直就同飞蚊一样。这就更增强了我的向往。
1951年,我们参加黔东南的工作,匆匆地路过黄平,在东坡乡(飞云岩所在地)并没有停车;这次才得畅游,满足了十多年来的愿望。
飞云岩,当地的人都叫它做飞云洞,在贵州黄平东二十里,这里叫东坡山,又名月潭,名胜就在路旁。在马路上,我们远远地就望见了烟雾缭绕的高山掩映在一片蓊郁的大树林里,看不清它的面貌。山下伫立着一座青石建成的,巍峨的庙门,门中央镂刻了三个直立的,龙蛇飞舞的字“飞云岩”;下面便是一个蓝白色碎磁嵌成的横额:“黔南第一洞天”。从石门上那些精致、小巧的菩萨塑像和石狮的雕工,可以看出贵州劳动人民的美丽创造。门的两旁还嵌得有两副很长的对联。有名的月潭寺便在山门的左侧,据“黄平县志”记载,这里也叫月潭公馆,是明朝副使朱文瑞修建的,王阳明还给它做过碑记,保存了很多年;圮毁以后,仍然修葺了几幢房子,作为游人休息的地方。寺内前殿有一块光绪三十二年知州李培林题的“到此心清”的匾额,已被煤烟熏黑了。“养云阁”就在殿后,有光绪乙未瞿鸿勋在重建以后的题字。殿旁有一个枯竭了的池塘,就是月潭,有人认为月潭寺与飞云岩是互相辉映的,曾经这样说过:“寺附岩以生奇,岩得寺而增色”。轩敞的大殿里早已没有神像了,显得空空洞洞的。
在那里遇到几个农民,我们便和他们谈起来。一位年老的向我们说:“同志们,解放前我们是不准到月潭寺来的,只有地主老财们才能天天在这里玩山、吃酒、打牌。土地改革以后,我们在庙里办了一所小学;后来人民政府给我们修了新校舍,这庙子就空起来了。我看,我们东坡乡高级社开社员大会,这倒是一个好地方哩,又宽敞,又幽雅。”
我们从寺右的旁门走出去,一步一步地走上了石级,路旁有一座嘉靖四十四年霄寥居士立的古碑,碑文已经模糊漫漶得看不清了。一位文史馆的老先生提醒我道:
“你注意,这是一块老碑,离现在有三百九十年了。”
我们再上了几十步纡回的石梯,就到了飞云岩。岩洞被十几株参天拿云的,古老的柏树围着,烦嚣的蝉声响成了一片,显得特别荫凉。岩是半圆形,似洞非洞,很多奇异玲珑的石乳倒垂着,好像一朵一朵的云彩,有的凝聚,有的舒展,有的飞腾;有些石乳又像鸟兽鱼龙的各种生动的形象倒挂在岩上。抬头一看,壁立千仞,使人有点心摇目眩;但是里面很宽,铺着石板,洞边一带都是石栏围绕着的。岩壁上还留着一些石龛和神像的残迹。洞内有好几块古碑,有的已经断残了。最惹人注目的是果勇侯杨芳题的“海上飞来”四个斗大的字,每一个字占了一块石碑。杨芳,贵州松桃县人,是清朝俯首帖耳的走狗,屠杀川楚教民和新疆回族的刽子手,他曾经做过湖南的提督。乾隆年间的大学士和珅也到过这里,留下了一个碑记,尽管他是当时一个卖官鬻爵的坏人,我觉得他的碑记里有几句对飞云岩的描写,倒是不错的:
“……飞云岩胜景,纡道登临,巑岏怪石,嵌空玲珑,如云下垂,如蛟起舞,又如青蚨万朵缭绕于烟霞紫翠间,疑鬼斧神工亦不能造此瑰异也。……”
飞云岩的庙门外,有一座苔痕苍绿的石桥,桥下一泓清泉,水从远远的山间流来,发出淙淙的声音,我想起郑子尹诗里的“十里泉声接幽壑”,大概就是指的这里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