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南阳玉器重发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2-02
第2版()
专栏:

  南阳玉器重发光
  王华山
沿南阳市解放路出南门,再一直往南走去,在僻静的杨家后坑不远的地方,有一座不太宽敞的四合院,里面经常发出一种清脆的响声。这便是南阳市玉器手工业社的工场所在地。
跨进大门,首先吸引人的是摆在院里的各种色彩鲜艳、闪闪发光的玉石。“汉白玉石”洁白如乳,“新山玉石”色淡发亮,“独山玉石”,又翠又绿,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这尚不足为奇,因为它毕竟还是一块块的原坯子,一块有好几百斤重,叫你拿也拿不动。社副主任段生堂领着我参观了解玉、雕刻的各车间后,才了解到玉器雕刻艺术里面的妙处。
院子的南面和北面是两个雕刻车间,东面是临时搭的解玉石车间。在解玉石棚里工作的多是社员家属,她们仅只用一根没齿的铁片锯条,撒上红砂,浇上水,就可以把坚硬的玉石解开;要长形的能解长形的,要方的能给解成方的。据说这工具还是前人创造传下来的,不过现在由过去三人操作改为一人操作了。
两个雕刻车间有三十三个工人,其中三分之一都是老艺人。专长雕刻人物像的杨俊诚老艺人,正在作列宁胸像的最后修饰工作。他已经雕刻了九个伟人像,一个比一个逼真。你看他现在雕刻的列宁像的眼睛、鼻子和朝前稍翘的胡须,是多么的传神,比原来的石膏像细腻多了。
四十五岁的老艺人邓玉岱所雕刻的一对“仙鹤”也快要完工了。“仙鹤”独脚亭立在刻有花纹的玉石台上,仰头望着天,好像我们在河边所见到的站在礁石上的白鹤一样有神气。奥妙的还是:这一对“仙鹤”,是用两块玉石雕刻成的,而却像一个模子铸成的。
南阳玉器雕刻,早在明末就有了,距今已约有三百年历史。那时候,从事玉器雕刻的有千余人,集中于现今的南阳市北、盛产独山玉石的独山东南沙岗店一带。相传这里还有“玉街”之称,现今当地农民在犁田耙地时还能发现古代雕刻的玉屑。南阳玉器雕刻是在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不断发展中而逐步提高的,由雕刻一般的妇女首饰,进而雕刻古代人物、花草、鸟兽、碗碟和压尺、笔架等日常用具。高级的艺人很早就能雕刻“八仙庆寿”、“松下问童子”等精细复杂的工艺品,样品不下百余种。这些玉器都是用汉白玉、独山玉雕刻成的,由于玉石色彩新颖,经过雕刻艺术的加工更显得精致美观,惹人喜爱,成为送人的嘉品。因而南阳玉器远销内蒙古、河北、陕西、云南、四川与两广等省市,驰名全国。
但是,旧社会对从事玉器雕刻的艺人是不重视的,艺人的生活是一日不如一日的在下降。有名的艺人鲁大官等三人,就是因饥寒而死于古庙内的。抗日战争后,兵荒马乱,交通闭塞,玉器雕刻业几乎全部停歇,从业人员减缩到数十人,以后就仅只作些玉石章、玉烟嘴等简单的日用品。
为了恢复和发展南阳玉器的雕刻艺术,人民政府首先领导艺人们组织了玉器雕刻互助组,去年4月转成了合作社,实行了技术工资制,建立公费医疗制度;在最近的工资调整中又有许多工人增加了工资。工人们钻研雕刻艺术的兴趣大为提高。在旧社会时玉器雕刻一般是艺不外传的,现在老艺人都带学徒了;每生产一种新产品,老艺人总是经常在一起细心商量改进。现在他们已能雕刻的新产品有伟人像、梅花鹿、和平鸽、玉笛、象、仙鹤、松鼠、花瓶、烟盘、狮子、小白兔、水牛等。今年8月间四川重庆电池厂特派人到南阳订了三个月的雕刻“电池母”的合同,玉器雕刻也开始为工业建设服务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