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从各方面节约粮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2-04
第3版()
专栏:

从各方面节约粮食
本报评论员
在实行粮食计划供应的初期,特别是去年4、5月间,全国各地都开展了节约粮食的运动,堵塞了许多浪费粮食的漏洞,取得很大的成绩。据粮食部统计,去年第二季度全国市镇粮食销售,比1954年第二季度的销售量降低了4.5%。当时,全国城乡各地对浪费粮食的行为形成了群众性的舆论监督,这是一种极可喜的现象。
但是,近一年来,节约粮食的空气逐渐淡薄了。各地对粮食销量的控制放松了。据山东、广东、江苏、四川、内蒙古等省区和武汉、青岛、杭州等城市粮食部门的反映,浪费粮食的现象又开始抬头了。武汉市粮食局最近对八十五个重点集体伙食单位作了检查,发现七十三个单位曾在四个月内通过虚报人数等非法手段,向国家多购粮食一百三十七万七千多斤。由于粮食多了,浪费现象也就多了。例如武汉测量制图学院伙食单位一餐饭剩的残食就有二十一斤,还在水沟里挖出了六十三斤剩饭。武汉钢铁学校专门煮了稀饭喂猪,管理人员还说:“猪不喜欢吃麸皮!”类似的现象,在别的城市中一些机关、团体、厂矿的食堂里也发现过。
工商行业用粮也有很大程度的浪费。特别是今年春天调整供应标准以后,部分地区的粮食部门对粮食供应放松控制,有些食品行业不根据市场正常的需要,盲目扩大营业。郑州市食品行业今年大量生产中秋月饼,用粮三十一万斤,结果月饼卖不掉,还得采取赊销的办法向群众推销。河南商丘市自今年7月以来,熟食用粮月月增加,粮食销量比去年同期上升82.55%,这显然是不正常的现象。
我国是一个有六亿人口的大国,在粮食供应方面,任何一点浪费或者节约,都将汇成巨大的数字。按照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目前粮食工作的指示,在消费食粮品种不同的地区,只要每人每月平均节省半斤或一斤粮食,全国一个月就可以节约三亿斤或六亿斤,一年就是三十六亿斤或是七十二亿斤。这个数字仅是合理核定供应量以后可能节约的粮食,如果再从其他方面努力防止浪费粮食,那就可以节约更加可观的数量。
近一年来,市镇居民的口粮供应,每人每月平均增加了三斤到四斤。这就是说,全国市镇粮食销售量,每年已经超出国家计划供应量几十亿斤。在这些增销的粮食中,有一部分是合理的。例如,过去某些地区、某些部门对劳动者的粮食定量供应偏紧,自然应该适当地调高供应量。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不合理的。例如,不区别具体情况,普遍地把粮食供应标准调高。目前太原市不分老幼和工作性质,每人每月平均供应三十七斤多粮食,长治市每人每月平均供应四十一斤多,显然是过多了的。这都应该根据居民的实际需要重新加以核定,以便把超过国家供应定量的数量适当降低。
机关、学校、团体、工矿企业等集体伙食单位浪费粮食的情形比较普遍,浪费粮食的数量也比较大。这些部门的负责人员应该继续对所属成员进行节约粮食的思想教育,并且严格督责行政管理人员,坚决消灭宽打宽用的现象;如果有多余的粮食,就要自觉地退还粮食部门,或抵充下期购粮的数字。
流动人口凭粮票吃饭,是控制粮食销量的有效措施。但是,目前很多地区执行不够严格,甚至放弃了这种制度。例如,河南省有些基本建设单位和治淮、治黄等水利工程部门,对临时雇用的农村民工,都没有按照规定收取他们的口粮转移证明,而全部由国家供应吃粮。这些现象要及早加以纠正。
工商行业用粮的数量很大,节约粮食的可能性也很大。1955年上半年,全国酿酒业采用各种非粮食代用品造酒,节约了三亿二千万斤粮食。可见,在努力满足人民需要的原则下,在工商行业部门严格控制粮食销售量,推广各种代用品,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