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勤俭办社 勤俭治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2-04
第3版()
专栏:勤俭办社 勤俭治家

  勤俭办社 勤俭治家
  社员汪洪兴勤俭治家的经验增强了全社干部勤俭办社的信心
新华社成都3日电 中共四川郫县合兴乡红光农业社支部,针对许多社员和社干部认为勤俭办社的方针已经贯彻到顶了的思想,组织社员汪洪兴向社干部介绍勤俭治家的经验,开辟了勤俭节约的门路,增强了干部们进一步勤俭办社的信心。
汪洪兴是一个富裕农民。他全家有三个全劳动力,从来没有雇工剥削,也没有做过投机生意。虽然在解放前曾经被土匪洗劫过五次,但经济状况过不几年就又恢复了。汪洪兴谈起自己的治家经验的时候,首先谈到“勤”的方面。他说,从前,我每逢增种一亩庄稼,就要先考虑肥料和劳力够不够。今年,社里光图增种、复种,不考虑劳力和肥料够不够,结果,手脚虽勤,可是脑筋不勤,就吃了亏。社干部听了后都点头承认,表示今后要把安排好劳力和肥料当成一条增产措施。
当汪洪兴谈到“俭”的问题时,更使社干部们感到兴趣。他说,我几十年来从没有买过商品肥料,但仍然能保证年年丰收。全家二十一亩田地所需的肥料有一半是依靠养猪得到的粪水,另一部分是依靠种植绿肥作物,扫地渣、拣粪、扯青草以及种植麻和蒜等能够肥田的作物。每年扫的地渣子就占全部肥料投资的10%。
汪洪兴还介绍了他爱护农具的经验。他说,我的一张晒垫要用二十年,粪桶用完了就立刻洗干净,既不浪费粪水又免得让粪水把粪桶沤烂;锄头用完了也擦干净,从来不生锈,可以使用很多年。他对社里不注意爱护农具的现象提出了意见。
经过汪洪兴的介绍,干部们看出了社里还存在着浪费的漏洞,他们一笔笔地算着节约的账,想出了不少办法。譬如把过去忽略了的肥源:地渣子、狗粪、鸡粪等都利用起来,就可以少用6%的商品肥料,节省五千元投资。他们还提出要加强农具管理工作,就可以使农具修补费用降低60%以上。
  拿到今年的收入,想到明年的日子
  戴明凤全家认真商量开支计划
新华社成都1日电 四川郫县合兴乡红光社女社员戴明凤一家,今年收入增加50%,除了分足口粮以外,还分了一百六十元现金。这是第一次有这样多的钱出现在这个原来缺衣少被的贫农家里。怎样开支这笔钱的问题,成了全家讨论的中心。戴明凤的丈夫提议买两顶蚊帐和一床棉絮;婶娘要求修理两口铁锅和购买锅铲;儿子张正中要做新棉裤;每个人都还需要买新衣新鞋。戴明凤把大家要买的东西凑起来一算,就是一笔大开支。戴明凤心里想:今年我们能多分一百元现金,其中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去年冬天多养了一头猪。养了猪,自己收入增加,社里肥料也多起来了。要是把钱都用来改善生活,明年的收入就不会再增加多少了。她的想法是买猪、买锄头和必要的生活用品。她的意见最后得到全家的赞同。
全家的意见一致后,大家商量着重新安排家庭开支计划。第二天,戴明凤便拿出六十多元给她丈夫去买回来三只小猪、六百多斤谷糠
(饲料)和一把新锄头,又给鸡公车(独轮车)轮子换了新铁圈,并且缴了下半年三十四元生产股份基金。最后余下六十多元,决定用三十七元买布和棉花,给儿子张正中做一条棉裤,家里五个人各添一些单衣和棉衣,买了一把锅铲。棉絮没有买新的,决定做一床被单和被面把旧棉絮套上。蚊帐和铁锅补了一补,暂时不买。急需的东西买完后,还剩下二十元,决定存入信用合作社,作为以后的临时开支。
戴明凤所在的第十八生产队的社员们,原来以为她家今年收入增加了,冬天会来个大换新,后来看她们买回许多小猪、农具,并没有买多少生活用品,就有些诧异。一些好事的女社员问戴明凤:“张大嫂,你为甚么把钱卡得那样紧?”戴明凤回答说:“凡事要往远处看才对啊!”
  家庭里每个成员都有勤劳的习惯
  高寿荣勤俭治家受到人人夸奖
新华社成都3日电 四川省内江县民建乡胜利社社员高寿荣是一个勤俭治家的能手。这个社的社员们都夸奖他会过日子。
高寿荣(贫农)全家七口人,除了已出嫁的大女儿外,四个儿女都还是小孩,一家人的生活全靠着他们夫妻两个负担,同时,他们还供应两个孩子读中学、两个孩子读小学,一家人没有借过债。
高寿荣把家庭每个成员都教养成具有勤劳的习惯。孩子上学前后都各有各的工作。照例是这样:两个较大的儿子早上负责挑水推磨,较小的姑娘烧火煮饭,最小的一个只有八岁的小姑娘负责照料鸭、鸡、兔和帮助姐姐削红薯或整理编草鞋的草。一家人喂了两只猪、二十多只鸡鸭、九只兔子,每月还要编几十双草鞋。就因为善于安排家务,高寿荣夫妇得以用全力投入农业生产。今年他们已做了六百二十多个劳动日,每个劳动日九角八分钱。这些劳动日总共可以分到粮食四千五百五十斤,现金二百五十元。另外家庭副业收入一百八十元。
高寿荣一家虽然收入比较多,但他们仍然省吃俭用,处处精打细算。高寿荣过去他喜欢吸水烟、喝酒,每月都要花些钱,他想到这些钱足够儿子上学点灯油的费用,下定决心把这个多少年来的习惯戒除掉,准备将来有条件时再吸再喝。今年社里增产,社员分得的粮食比去年多了两倍,高寿荣一家完全可以多吃些细粮,但他并未这样做。他常教导儿女们说:丰收不忘歉收年。社里今年五次预分现金,他家分到四十多元。他拿出十多元给儿子上学用,医病用去五、六元,称盐打油花了几元钱,另外买了三元公债,其他的全都保留下来。他花钱的原则是必须花的一定要花,不应花的坚决不花,可花可不花的也暂且不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