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0阅读
  • 0回复

关于我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2-04
第7版()
专栏:

关于我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
  漆侠
我国封建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千百万农民为反对地主阶级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曾进行了数百次的起义、斗争,写下无数壮烈的英雄史诗。农民的这些起义、斗争,是封建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是我国人民的
光荣的革命传统。党和毛主席曾经充分地正确地估计了它的
作用和意义,从而为我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开拓了广阔的
道路。
自从1939年底毛主席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发表以后,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等历史学家,便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从事于农民战争史的研究。他们或者以专题论文的形式,或者在自己的著作中以一定的篇章,描绘了农民革命的一些英雄事迹。特别是郭沫若先生的“甲申三百年祭”这篇著名论文,在解放区和国民党统治地区都曾发生了广泛的影响和良好的作用。
全国解放以来,农民战争史的研究,更有了蓬勃的发展。散见于报刊上的论文,粗略地估计,当不少于七十篇。汇而成为文集的,有历史教学月刊社编辑的“中国农民起义论集”,赵俪生、高昭一著的“中国农民战争史论文集”等数种。另外,还纂辑了若干种农民战争史的材料书。像郑天挺主编的“明末农民起义史料”等书,辑录了不少具有很大价值的档案材料。这些,不能不是近年来历史研究工作中的一个成就。
概括看来,近年来农民战争史的研究成就,大致可分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经过论文的作者们对于零星分散的史料的搜集、整理,以及对于新史料的钩沉、考索、抉发,使我们对于秦汉以来的几次全国性的农民战争和一些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有了比较丰富的知识了。像黄巢领导下的唐末农民战争,他们游动的路线是很杂乱的,现在经过整理,便有了一个清楚的脉络。像陈胜、吴广北上进军的路线,隋朝翟让起义的年份,窦建德同河北人民的深厚关系,宋朝王小波、李顺起义同“贩茶失职”人群的联系,宋江是否征过方腊,以及李自成殉难的确实地点等问题,也都经过订正考补,给以确实的说明。对于一些湮灭无闻的起义事迹,如明中叶荆襄山区刘通、李原领导的流民起义,刘六、刘七在黄河下游一带的起义,也都经过探讨而显现出来了。
其次,对于每次农民起义、农民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许多论文作了一定的分析。一般来说,对于封建统治的残暴和当权者集团的腐朽这一起义爆发的原因,是揭露得颇为充分的。对于各个时期的土地所有制,特别是土地集中的问题、赋役制度的问题,也有所论述,从而初步地接触到: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封建经济诸关系,同农民战争爆发有着内部的联系。此外,有的论文还能依据具体材料进行分析,阐明了某次农民战争之所以爆发在某一地区的原因。这就给人以这样一个认识:农民战争的爆发,在一般的普遍的原因当中,有其独自的特殊的面貌。这类研究,对于抉发农民起义、农民战争的时代特征,是有所帮助的。
对于农民的革命斗争是推动封建社会前进的真正动力的问题,也是近年研究中所致力探索的。一些论文以比较丰富的材料,论证了这个问题的某些侧面。像唐太宗对农民让步的思想、唐初赋役的相对减轻和均田制较为广泛的推行,以及由此而来的唐帝国经济文化的高涨,同隋末农民战争有血肉相联的关系;明太祖对官僚豪势的压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以及明初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同元末农民战争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些论点都较符合实际状况,因而可以肯定下来。对于被地主统治集团镇压下去的巨大的农民战争,如唐末农民战争,对历史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也都有所论列。有的论文认为,五代十国经济的发展,对唐末农民战争起了推动作用。这是否能够成为确论,尚待商量。但作为尝试来看,则是很值得提倡的。任何科学部门,不经尝试,是发现不了新的问题的。
同其他科学研究一样,农民战争史的研究中对于若干问题,也存在着不同意见的争论。像在某些战争过程中,农民的反封建压迫的战争怎样转化为封建统一的战争,便是一个争论的问题。隋末农民战争便是争论的具体对象。
有的文章根据事实材料,说明农民的自发的反封建压迫斗争,由于他们的小生产者的地位而产生了这种内在的矛盾,即:有反封建压迫的要求,但摆脱不了封建制度的枷锁。这样,隋末农民的反抗斗争虽然推翻了隋封建统治,却不能建立自己的政权。因此,在隋亡之后,贵族地主伺隙乘机,企图建立政权,而农民起义军的领导者和上层分子,也因时代条件的限制,不自觉地向封建主道路上转化,参与了对封建统治权的争夺。于是,战争的性质便随着隋政权的颠复而发生了变化,从反封建压迫性质的战争转化为封建统一性质的战争。这个说法曾引起了不同的意见。但是,深入讨论这个问题,还是很必要的。因为,这个讨论对于农民不能建立自己的政权,农民战争得不到先进阶级的领导特别是得不到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总是陷于失败等问题的具体理解,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于农民战争史上的一些人物,如项羽、李密、刘黑闼等,也有不同的评价,甚至有完全相反的论断。今以对项羽的评价为例。有的论文把项羽的活动划分为两个阶段考察:在后一阶段即统一战争阶段,项羽代表了旧贵族的利益,维护封建割据,是反历史的;但在前一个阶段即农民的反秦斗争阶段,项羽击溃秦军主力,为推翻秦封建统治奠立了基础,因之应根据这个主要阶段的活动,承认项羽是个农民起义的领袖。有的论文虽也承认项羽在反秦斗争中的作用,但是认为项羽始终是代表旧贵族利益的,不承认项羽是个农民起义的领袖。有关这类问题的讨论,虽还没有得出结论,仍然是有收获的,因为这些讨论使人或多或少地了解到,“动机论”和“唯成分论”等论点是反历史主义的。
依据上述情况来说,近年来农民战争史的研究在许多方面是有成就的。这些成就,对于历史教学工作有了相当的帮助,同时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下初步基础。
但是,也应该承认,近年来农民战争史的研究还很不能令人满意,其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许多论文仅限于农民战争的局部、片段过程的描述,这不但距写作一部首尾贯串的农民战争史还相差甚远,而且对农民战争史上的重大事件,还没钩出比较完整的轮廓,有的甚至依然是历史的空白。像对于某些全国性的农民战争如秦末农民战争,就还缺少较为完整的描述。对于历史资料是如此丰富的明末农民战争,也还不但缺乏全面、深刻的叙述,而且缺乏对张献忠起义军的描绘。固然张献忠的活动有很多缺点,这是起义农民内部的事情,而无耻的封建文人横施于农民起义军的诬蔑那就更多了,这些应该是最先加以清算的。张献忠起义军的活动有许多特点,游踪不定、飘忽无常的军事行动便是其中之一;在某些年份内,这支起义军是当时的主流;在推翻明封建统治方面,它也起了重要作用;在农民战争史上,这支起义军应该占有足够的篇章。总之,只有在填充了若干的历史空白、较全面地论述各次农民战争的基础上,才可能写出一部首尾贯串的农民战争史。这是亟待努力的。
其次,在近年来的研究中的下面一类的现象,是值得考虑和加以改善的。有的论文根据不多的或者很少的,甚至东拼西凑来的历史材料,就来动手解决若干重要问题,因而结果不是成为浮泛的空论,就是成为复述别人见解的文章。
不是学习经典著作中分析问题的方法,而是把经典著作中的个别原理原则硬套在历史事件上,这类现象也是存在的。像有的论文毫无根据地夸大了历史事实,硬把宋太宗和明成祖的某些活动以及当时若干经济上的现象,完全不适当地同王小波、李顺、唐赛儿的局部起义关联起来,以来证明农民起义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就是这类例证之一。
最后,一个普遍的根本的问题是:由于近年来农民战争史的研究范围太窄,限于局部、片段问题的探讨,不能也不可能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或其侧面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全面的考察,所以无法探寻某一次或某几次农民战争的时代特征和规律。这样一来,在某些方面就变成为对历史现象的浮光掠影的表述,从而给人以公式化、千篇一律的感觉。因此,人们不禁要问:按照这些论文,土地集中、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压迫,爆发了农民起义;农民起义打击了封建统治,统治者对农民让步,经济得到了发展;土地又集中了,封建统治阶级又残酷剥削、压迫了,于是又爆发了农民起义……这不成了历史的循环了么?到底从哪里看出这次起义同那次起义的区别?到底从哪里看出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
由此可见,进一步提高农民战争史的研究水平,已经到了如何迫切的时候了。
我们知道,阶级斗争乃是极其复杂的社会关系的矛盾产物。它是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反映,是各个时期各个阶段政治经济诸关系矛盾的总反映。同时,阶级斗争不仅展示了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经济关系的变化,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得到反映,而且阶级斗争的结局甚至固定在当时的国家法权之中。所以,要想真正了解阶级斗争,就必须把上面的各种关系和现象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全面的分析。
准此而论,要想真正抉发某一次或某几次农民战争的时代特征和规律,要想真正了解我国农民战争的特征和规律,必须扩大我们的研究范围,以同下述几个方面联系起来,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综合的考察。
一,不只了解土地集中的问题,更根本更重要的是了解封建土地所有制及以此为基础的封建经济诸关系的变化的问题。通过这方面的考察,将可以看到,在某个时期内哪些落后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关系将被排除,哪些适应生产力发展性质的经济关系得到发展。自这种变化中将又可以看到,这个时期的农民战争怎样显示了当时农民的具体要求。如果我们把北魏到唐前半期的均田制度、赋役制度同这个时期内的农民战争结合起来考察,那么我们对这两个问题是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认识的。
二,不只把封建统治者集团的政治措施(好的或坏的)叙述出来,而且应该具体分析各个时期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变化。像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它为巩固集权统治而严重地削弱地方权力,但封建统治者集团却没有料想到,这竟使百八十人的小股起义的农民能够纵横数十州郡;另一方面而且是根本方面,它对农民的控制也加强了,特别是荒年招募饥民为兵的办法,对农民起义起了严重的抑制作用。我们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任何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这些指示考察,更应该全面了解各个时期的政治状况了。
三,对于各个时期的法权的变化更应多加研究,在这方面我们几乎还没有接触到。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劳动生产者地位变化的历史,而这种变化往往从法权中体现出来。农民在封建社会的地位也是有所变化的,历代法制律令大体上说明了这个变化。认识这个变化,对阐明各个时期农民战争的特征和作用,是有很大帮助的。
四,其他如意识形态方面同农民战争也有关系。
当然、进一步提高农民战争史的科学研究水平,这也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事实上,上面的许多问题,也是历史研究领域中普遍存在着的。因此,解决这些问题便成为史学界的共同任务了。
一般来说,我国历史科学的基础还很薄弱,无数的历史空白都待填补,无数的问题都待研究。在这种情况下,为着弄清问题的本身,就不得不将这个问题或问题的某几个方面同历史的整体暂时地割开,进行相对静止的考察。这是很自然的,而且也是容许的。但是这样一来,所研究的问题就成为若干个孤立的点或较小的面,缺乏联系了。我们指责农民战争史的研究没有同其他方面的问题联系起来考察,同样地,我们也可指责其他方面的研究没有同农民战争的问题联系起来考察。而在这里,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的学习,把这个理论切实地贯注到研究的各个方面,是克服缺点的根本前提。
其次,史料的整理对于开展历史科学研究工作具有重大意义。近几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一些成绩,前面提到出版的关于农民战争史的史料书就可证明。但是,这个工作还需要大力开展。整理史料的工作,固然要由研究机关配备人力来做,然而这种力量究竟是有限的。如果每个历史科学工作者,无论研究什么题目,在完成自己的论文或专著之后,把搜集的材料,加以排比考订,或作为附录,或另行刊印,那末对于史料的整理,是大有裨益的。希望史学界注意这个问题。
深入研究我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是有其重大的学术意义和政治意义的。深盼史学界加强农民战争史的研究工作,使其迅速地达到高度的科学水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