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观众为什么会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2-05
第8版()
专栏:

  观众为什么会笑
  陈瘦竹
9月下旬在苏州举行的昆剧观摩演出,可以说是我们艺术事业和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虽然只看了最后五场戏,却得到了一种不易磨灭的美的感受。
在最后五场演出中,有几出喜剧。如俞振飞主演的“风筝误”里的“惊丑”、“后亲”,“狮吼记”里的“跪池”,“贩马记”里的“写状”和“三拉”,以及王传淞主演的“写状”,都引起了全场观众的笑。观众的笑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大家耳目并用,专心致志对着舞台,听着看着演员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忽然觉得非常滑稽而且出乎意外,于是就笑了出来。有的时候,又好像小孩放爆竹似的,先点着了引线,预想到等一下就要开花,就怀着紧张的心情,屏息等待,等到演员果然说了那一句话,做了那一个动作,如同爆竹的引线烧着了火药,于是哗地一声全场大笑起来。还有一些时候,剧场里静静地没有什么笑声,观众自己也不觉得在笑;可是观众的喜悦却瞒不过一个冷眼旁观的人,他可以从观众的眉眼间和嘴角旁看出一个秘密,观众的内心在微笑。观众的笑也有各种各样的内容:有的对于剧中人的聪明才智表示赞赏,有的对于剧中人的愚昧虚妄表示嘲弄,也有的是对于一切反面人物和落后现象表示讽刺。
那末,观众为什么会笑呢?
现在试以“风筝误”为例,稍加说明。“风筝误”是李笠翁十种曲中演出次数最多的一部喜剧,从清朝乾隆年间直到现在,一向被人爱好。这次演出的是其中第十三出
“惊丑”和第二十九出“诧美”亦称“后亲”。韩琦仲有才学、美丰姿,因风筝的牵引,爱慕詹淑娟的才貌,应约在深夜到詹府相会;他满以为约他密会的人一定是他所爱慕的那个才女,不料却是一个既无才学、貌又丑陋的詹爱娟(淑娟的同父异母姐姐),于是大惊逃出。后来他被恩人作主和詹家女结婚,他以为那一定是丑女詹爱娟,不看新娘一眼,也不肯和她同房。等到岳母出来查询调解,他才认清新娘是秀丽淑静的詹淑娟,于是一场误会到此消释。在这次演出中,俞振飞饰韩琦仲,徐凌云饰詹爱娟,朱传茗饰岳母柳氏,张世艺饰詹淑娟。
丑女詹爱娟妄想勾引才子韩琦仲,本身就是一个矛盾。韩琦仲欣然赴约,观众暗中觉得好笑。乳娘出去拿灯,这分明是在深夜,剧中人在暗里摸索,观众却在明处看得一清二楚。丑女装妖作怪,等到才子要她背出写在风筝上的和诗,她却背起千家诗来,可见她不仅貌丑,而且也无才学,品德又很不美。两人先是各自掀起帐角遮住了脸互相作态,等到乳娘掌灯进来,韩琦仲“惊丑”逃出。所有观众都禁不住哄堂大笑了。后来韩琦仲误认新娘为丑女,这又是一个矛盾。到结尾时,他那前倨后恭的神气,也引得观众笑出声来。
由此看来,笑产生于矛盾:现象和本质之间的矛盾,手段和目的之间的矛盾,主观和客观之间以及正面和反面之间的矛盾。只要不是十分严重,不致引起尖锐冲突,可以克服甚至和解,都可以引人发笑。由于不同性质的矛盾,就有各种不同的喜剧,产生各种不同的笑来。
每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各有其悲剧和喜剧。喜剧是社会生活中某种滑稽可笑、错误落后现象的反映。在目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除了令人可歌可泣、可敬可佩的英雄行为和模范事迹而外,各种各样的生活中间不也有很多令人可喜可笑,甚至应该加以嘲弄讽刺的现象吗?
我们戏剧电影的观众和文学作品的读者,从来不吝啬自己的感情。我们愿意流泪,也愿意笑。我们不仅喜爱过去的喜剧,而且更渴望现在的喜剧。我们要求艺术家们更大胆有力地、更深刻尖锐地揭示生活中的各种矛盾。让我们笑吧,用笑来赞赏那些可喜的事物,用笑来讽刺那些落后的东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