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对“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的评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2-06
第7版()
专栏:学术动态

  对“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的评论
最近出版的一期“历史研究”(1956年第十一期),发表了贺昌群的“关于宗族、宗部的商榷”一文,对唐长孺的“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一书提出批评意见。
书评论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一书的长处在于占有较丰富的材料,对这些材料作了较详细的考证。它的缺点在于烦琐的考据多于问题的分析,没有说明问题的实质。
这本书的第一篇论文是谈汉末三国时代江南的宗族、宗部等问题的。书评认为,研究两汉魏晋的宗族的社会性质,对于研究两汉魏晋这一段的历史是有重大的意义的。但是,作者在这篇论文中,对于这个问题的说明,只是一些关于宗族、宗部、宗伍等名称的表面现象,而不是它的历史内容。基本原因就是作者忽视了对当时这种宗族的社会阶级性质的分析,而把这种宗族同西汉末东汉初兴起的封建家族、门阀混淆起来。这样,他就既不能触及,更不能说明下列一些最重要的问题。例如,两汉魏晋这种宗族的社会性质是什么?这种宗族的武装组织(宗部)是怎样产生的?宗族、封建政权同农民三者之间的矛盾如何分析?等等。
在对这本书提出批评的同时,书评还提出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书评中说,两汉魏晋史籍所显示的“宗族”,是指战国以来以血缘关系和地域关系构成的氏族公社的遗留。一个宗族的聚居,包含着剥削者和被剥削者。因此,一个宗族的存在就必有如下一些主要条件:宗族的家长豪强表面上以土地为共同体,实际上这只是家长豪强垄断一个宗族所以聚族而居的物质基础;有一个共同的祖先祭祀,作为对宗族成员的精神感召;要具有经济的调剂措施,以掩盖宗族内部的阶级矛盾,等等。
书评还说,战国以来的强宗大族——氏族公社残余,虽经汉武帝以后百年间绝对君权的重大打击,但是宗族的旧势力到东汉和汉末三国还是很强大的。它是当时封建生产关系发展上一种落后的旧集团,每一个宗族集团就是一个小小的
“王国”,它同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是不能相容的。因此,汉魏时代的封建政权,必须一面摧挫氏族公社残余的联系,不断打击这种强宗大族,一面又不断同他们拉拢妥协。
关于孙吴和曹魏的建国,书中写道,这是代表若干宗族联盟对于其敌对宗族联盟的胜利。但是,书评认为这个说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书评中说,曹操和孙氏父子,以其各方面的措施来看,他们都不应被认为是氏族公社残余的旧势力的代表,而应被认为是地主阶级中当时所谓“名士”和“英雄”。他们要求结束战争状态,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权的封建势力。
最后,书评还对两汉以来宗族的分化过程作了探讨。它说,在两汉时,自然经济虽然仍占主要地位,但是由于货币和高利贷的发达,这就促使了农村的阶级分化,从而分化了宗族的组织,引起了新的家庭的出现。秦汉后的新兴家族虽然也称“家族”,但是它的历史内容已不同于西汉和汉末三国时代的宗族了。这种新的家族是由直系家属构成的,而非仅仅由于血缘和地域的关系。到了宋代,这种家族开始有义庄、祭田、宗祠和族谱等的组织,这些组织也有和缓家族内部阶级矛盾的作用,但是它的社会性质已经不同于氏族公社残余的宗族,而是更严密的封建家族组织了。  (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